本報記者 王思文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調整,在此背景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市場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6.46萬億元,較2022年二季度末下降0.78%。剔除貨幣市場基金,公募基金非貨幣市場基金(以下簡稱“非貨”)總規模合計15.81萬億元,較上季度末下降0.28萬億元,環比下降達1.73%,規模略有回調。
26萬億元的公募基金市場規模起起伏伏,各家基金公司的非貨規模也面臨小幅萎縮。而在非貨基金規模中,得益于代銷、直銷渠道的齊發力,以債券類基金為流量主打的基金公司非貨規模出現逆市增長的現象。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易方達基金非貨規模高達1.3萬億元,在所有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華夏基金和廣發基金排名第二和第三,三季度末非貨規模分別為7132億元和6897億元。富國基金位列第四,非貨規模為6327億元。招商基金、博時基金、匯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分列第五位至第八位,非貨規模均超過5000億元,這部分頭部基金公司在非貨規模上相差不大,在規模排名上勢均力敵。
非貨規模為3000億元至4000億元的基金公司中,有鵬華、嘉實、工銀瑞信、交銀施羅德、景順長城、中歐等公募基金公司,位列非貨規模第二梯隊。
目前非貨規模超千億元的基金公司下降至35家,比二季度末少了2家。
談及“千億元級別”非貨規模基金公司小幅萎縮的現象,北京一位公募FOF基金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是由于今年股票市場行情難以把握,一些管理規模較大的明星基金產品錯過了今年部分賽道行情,導致短期業績表現相對落后同業,所以規模縮減幅度較大。”
從規模增加榜來看,博時基金三季度非貨規模增長超過400億元,排名第一。具體來看,博時基金的非貨規模增長主要來源于債券基金,博時裕瑞純債債券、博時中債3-5年國開行、博時信用債純債債券、博時中債3-5政金融債指數等多只債券基金在三季度的規模增長超40億元。
整體來看,全行業共有6家基金公司的非貨規模在三季度增長超過百億元。除博時基金外,還有永贏基金、建信基金、鑫元基金、鵬華基金、華商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
某大型券商產品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稱,“和博時基金類似,三季度規模有所增長的大多數基金公司主要是基于固收類產品的加持。在當前股票市場震蕩波動背景下,代銷、直銷渠道齊發力,加大對穩健型產品的宣傳營銷,以債券投資為主的基金產品幾乎成為代銷渠道的‘流量擔當’,今年受到資金追捧的新發基金大多數也為債券型基金。”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