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2022年三季度即將收官,公募基金年內發行規模已超1.1萬億元。
總體看,今年三季度以來公募基金發行呈現三大特征:一是新基金發行稍有回暖。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三季度以來,公募市場共成立353只基金,合計募集資金4213億元,較一季度、二季度有所回升。二是債券型基金雖是基金公司主打新產品,但權益類基金發行明顯提速,第三季度以來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發行份額占比達35%。三是一批績優權益基金經理攜新基金“現身”,多位基金經理對后市整體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年內發行規模
合計1.1萬億元
今年市場行情瞬息萬變,公募基金發行市場持續低迷。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場新成立基金發行規模達到2.34萬億元,一季度發行規模就已突破1萬億元關口;而今年以來截至9月28日,全市場新基金發行規模合計僅為1.1萬億元,百億元量級新基金寥寥無幾,發行市場的主力軍也從權益基金變為債券基金。
年內新成立的公募基金類型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債券型基金,共成立317只,募資6997.51億元,市場份額占比達63%;第二種是混合型基金,共成立403只,募資2391.29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22%;第三種是股票型基金,共成立204只,募資1186.49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11%;第四種是FOF基金,共成立103只,募資370.71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3%。此外,還包括QDII、REITs基金、另類投資基金等其他類型基金。年內尚未成立新的貨幣市場型基金。
整體來看,年內公募基金發行市場結構分布與去年同期呈相反態勢。今年以來占據新發基金主要市場份額的債券型基金,在去年前三季度占比僅為19%。而今年發行明顯放緩的混合型基金,去年前三季度的市場份額超過六成。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權益市場受內外擾動因素的影響較大,出于風險規避的需要,債券基金由此受到投資者的強烈關注。
從單只基金的角度來看,年內募集規模最高的三只基金分別為招商添安1年定開、廣發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和平安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募集規模分別達到150億元、100.02億元和100.02億元。在今年新基金發行遇冷的背景下,募資規模較大的債券型基金比比皆是。據統計,年內募集規模前十名的新發基金均為債券類基金。
“不過當前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的可能性較大,購買債券基金可以提前鎖定收益,而中長期純債基金因久期范圍較廣、策略較多,當前配置性價比較高。”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劉亦千稱。
績優權益類基金經理
攜新基金“現身”
第三季度以來,公募基金發行市場中的權益類基金發行明顯提速,一批歷史業績較為出色的權益類基金經理攜新基金“現身”,他們中有擅長均衡配置的新生力量,也有在結構性行情中頗有成績的老將。
“雖然市場人氣暫未完全恢復,但在部分機構看來目前是不錯的布局時點。”北京地區一位FOF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今年新基金發行市場壓力比較大,所以市場對于新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的投資經歷、過往業績、投資風格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力求在面對市場不斷震蕩時獲得投資者更多認可。”
近日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蕩態勢,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整體偏低,站在當前時點,談及對于后續市場的看法,多位基金經理整體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上投摩根陳思郁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者應客觀看待現階段的市場,當前市場回調既是高成長、高景氣賽道超額收益的回歸,也為未來進一步爭取超額收益夯實了基礎。從中長期來看,國內權益市場仍有望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因此,未來市場前途依舊光明,只是道路略曲折,投資者對國內權益市場中長期發展仍應保持信心。”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對記者稱,“當前時點A股的穩定性要高于外圍市場,無須過度悲觀,預計后續A股將繼續延續震蕩模式,新能源、醫藥等長期業績確定性較高、估值回落的賽道仍有不錯的結構性機會,短期來看,國慶長假即將來臨,近期A股多個泛消費板塊集體上漲,相關領域或許有一定機會。”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