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趙夢橋
隨著基金二季報的披露,投資者明顯看到基金經理們在投資感悟與展望中“卷”起來了。對于經濟前景以及熱門賽道的共識與分歧,基金經理或賦予哲理感懷,在詩意中反思,或言詞樸實無華,可謂觀點紛呈,各有精彩。
反思與謹慎成主旋律
二季度先黑天鵝后白天鵝的“?”型行情,顯然讓銀華基金“詩人”基金經理焦巍對資產配置中“低估值”與“現金流”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在情緒面主導的市場中,反脆弱是其重點思考和布局調整的方向。
焦巍認為,對于管理人而言,應對下跌行情中畏懼情緒的最佳方法,是“把組合建立在堅如磐石的商業模式和持續分紅能力基礎之上,而不是選擇最風口的景氣行業和敏銳的產業鏈跟蹤。”焦巍反思了組合在醫藥和白酒在同樣面對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打擊的脆弱測試表現后,認定只有客戶分布越廣泛,議價對象越分散的商業模式才能持久恒遠。因此,今后持倉將主要分布在TOC端為主有自身品牌壁壘和長期DCF基礎的公司上。
持謹慎為上態度的還有萬家基金的李文賓,他認為下半年國內宏觀會有些積極的變化,因而流動性會從資本市場流入實體經濟,流動性不會繼續邊際變好。此外,目前股市短期內反彈幅度較高,部分板塊出現了明顯的泡沫性現象。
新能源后市觀點不一
二季度的反彈由新能源板塊引領,期間不少個股已從低位價格翻倍,基金經理對后市觀點存在較大分歧。
嘉實基金成長風格投資總監姚志鵬在二季報中表示,所有產業之中,汽車將是無法回避的方向。他認為,這一輪全球智能汽車的產業趨勢剛剛嶄露頭角,相信在這一輪的趨勢中也將誕生可比擬,甚至級別更高的產業機會。
“在歷史的產業趨勢面前不要做機會主義者,選擇產業樞紐環節的戰略龍頭將成為成長投資最好的答案。歷史經驗曲線證明,15%的滲透率一旦越過,行業往往會加速而非減速。而且即使四五年后全球滲透率到達70%之后,我們仍然會面臨迭代周期縮短帶來的總需求機會,以及未來產業升級和商業模式變遷的機會。”姚志鵬表示。
二季度內,銀華基金明星基金經理李曉星將寧德時代由第一大持倉股賣出前十名開外,“由于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將逐步上臺階,下半年甚至明年,流動性或無法比上半年更寬松,邊際上對于高估值股票不利,我們適當減持估值透支了未來成長性的一些股票。”不過,寧德時代二季度上漲了4.24%,并從4月末的底部反彈超四成,因此李曉星也“反省”了調倉換股的操作——“我們減持電動車上游時間過早,在4月份光伏大跌中并沒有選擇加倉,錯失了一些機會。”
李曉星的“謹慎”態度并非體現在新能源的所有板塊,其實在各細分行業中對儲能期待頗高。他表示,儲能方面,得益于全球新能源發電占比快速提升,歐洲能源價格快速上漲以及海外電網的相對脆弱性,加上國內的新能源消納的潛在壓力,儲能尤其是家用儲能的滲透率快速提升,持續看好儲能產業鏈。
消費升級依然被看好
消費“名將”胡昕煒認為,盡管疫情反復給很多消費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帶來了階段性的擾動,但希望淡化短期,更聚焦中長期的消費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整體上也保持了較為穩定的持倉結構。“我們繼續在消費結構升級、中國品牌崛起、服務消費爆發等方向進行重點投資。我們也對組合進行持續動態調整,適當增加了互聯網、運動服裝、啤酒等行業的配置。”
易方達蕭楠在季報中表示,“二季度市場流動性持續寬松,且之前對宏觀經濟的悲觀預期得到一定程度修正。我們基于白酒行業次高端價格帶出清速度加快的判斷,加大了一些次高端白酒的配置力度。”
匯添富卞正認為,“全球擴張”指的是中國品牌全球化的擴張,“我們觀察到部分優秀的中國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中國品牌不限于傳統消費品牌,更有許多科技品牌、渠道品牌和服務品牌,甚至完全toB的產品在特定消費領域也在形成品牌。”
卞正表示,品牌的沉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一旦形成相對壁壘較高,優秀企業在品牌形成后,依靠品牌力不斷進行品類、地域擴展,仍有較大的成長前景。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