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作為QDII知名度最高的基金經理,張坤所管理的兩只QDII基金7月20日披露了持倉策略。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易方達優質精選QDII基金披露的二季報顯示,盡管兩只QDII基金一只主打港股,另一只是港股和A股的混合,但整體上看,張坤在今年第二季度繼續重倉在港上市的互聯網龍頭股,并對相關股票小幅加倉。
張坤強調,企業或行業存在的短期經營問題或失衡,對于短期市場的影響十分顯著,但在長周期內并不重要,當這些因素不利時,就為長期投資者買入優秀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賠率。
張坤兩QDII基金
持倉差異顯著
7月20日,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易方達優質精選QDII基金均披露了二季報,這兩只主打香港市場的基金由頂流基金經理張坤所管理。根據兩只基金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二季度末,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的股票倉位高達93.15%,而易方達優質精選QDII基金的倉位也達到93.45%。這一操作也顯示出,盡管港股市場波幅不小,但張坤一如既往采取高倉位策略。
雖然兩只基金權益倉位大致持平,且均以港股市場為核心投資對象,但張坤在兩只基金的股票布局上,出現不小的差異。
具體來看,截至二季度末,易方達優質精選QDII基金的第一大倉位實際上是A股,A股股票占該基金資產凈值比例達到54%,余下倉位則是港股個股,持倉占比約為41%。而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的“QDII味”要純正得多,記者注意到,該基金的持倉中,港股股票占比高達77%,美股公司占比達16.3%,英國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股票占比1.16%,而A股股票的占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的二季度持倉上,張坤的核心股票沒有顯著變動,主要指向了互聯網龍頭股,其中京東集團的股票雖然在第二季度被小幅減持,但反而成為第一大重倉股。在此前一季度末,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二季度也被小幅減持,暫列第二大重倉股。
較為明顯的調倉是,張坤在易方達亞洲精選基金的核心倉中賣出郵儲銀行,該股已淡出該QDII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取而代之的是張坤新增了一只美股的醫療保健股票達視光學,這只美股在去年也曾成為高毅資產在海外投資組合中的重倉股。
相比之下,易方達優質精選QDII基金因其第一大倉位集中在A股,它的主要調倉變動也圍繞著A股股票。海康威視在今年第二季度已被張坤減持賣出,從該基金的十大核心股票名單中消失。除了減持海康威視,張坤對白酒股進行了加倉,例如在加倉23萬股后,五糧液成為易方達優質精選QDII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此外,張坤還加倉了騰訊和京東的港股股票。
反思市場大起大落
張坤也在基金二季報中回顧和反思了市場的變化以及如何判斷所買企業的未來。
“一季度末,估計很少有投資者能準確判斷出這種預期的大落和大起,站在三季度初,再次正確預判中國和美國經濟、以及股市的表現可能也是相當困難的。”張坤說,投資者傾向于要么過于看重風險,要么完全忽視風險,很難有中間地帶。另外,近因效應也非常突出,投資者往往過于相信通過幾次連續觀察得到的結果,通過零散的證據就拼湊出一個飽滿的形象,并且在頭腦中創建出了本來不存在的模式。在對未來進行預判時,生動的畫面感、連續的發生以及自身過多的關注,都更容易引起判斷偏差。
張坤還表示,當投資者過于關注某件事時,就會對記憶中的原因進行搜索,當發現有回歸效應時,就會激活因果關系解釋,但事實上這未必能站得住腳。雖然判斷未來很難,但做投資的實質就是在對一個個企業的未來做出判斷。基金經理希望在做判斷時更多回歸常識或者事物的基礎概率,例如,這家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未來是否被客戶持續需要且增長?外來者模仿這家企業的業務是否足夠困難,生意模式能否產生充足的自由現金流?是否具有良好的企業治理并對股東友好?這都成為基金經理希望判斷準確的問題。
張坤認為,上述這些因素一方面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在5-10年內發生變化的可能性較小。與之對應,一部分市場因素,例如短期經濟波動、行業短期供求失衡等,對于短期市場的影響十分顯著,但在長周期內并不重要,當這些因素不利時,就為長期投資者買入優秀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賠率。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