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發布第二批不予備案的私募案例,包括提供“抽頁”備案材料、殼基金備案等六種情況。
中基協相關人士表示,案例公示并非設置新規則,而是把備案中出現的共性問題予以梳理總結、進行反饋,有助于管理人后續備案時降低退回補正次數,減少運營成本,避免拉長備案期限。
近期,中基協發現,在退回要求私募管理人修改風險揭示書或合伙協議,讓管理人重新簽署時,管理人為了盡快備案,沒有通知投資者重新簽署,僅采取抽換合同修改頁面的方式重新提交備案材料,也就是“抽頁”。對此,中基協相關人士表示,根據規定,上述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抽頁的虛假材料,不僅涉嫌欺詐投資者,也涉嫌向自律監管部門報送虛假材料。協會已要求這類私募基金管理人退回整改,并對違規造假的管理人采取自律措施。
就殼基金備案而言,中基協人士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沒有募集到真實投資者資金就提交備案,違反備案要求。協會要求管理人向真實投資者募集完畢后再提交備案,后續將持續關注備案中的殼基金行為,對于殼基金備案不予辦理。對于頻繁提交殼基金備案拒不整改的管理人,協會將視情況采取自律措施。
就募集監督協議不合規而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與募資監管機構簽署三方協議時,未提及私募投資基金募集管理辦法。對此,中基協人士表示,這并不符合募集管理辦法,協會將退回管理人整改,并要求管理人重新和募資監管機構簽署募集監督協議。
中基協在備案過程中,還遇到“普通合伙人和私募基金管理人關聯關系弱”情形。對于普通合伙人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關聯關系,私募基金管理人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是普通合伙人的出資人,比如某自然人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清算部負責人,在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擔任關鍵崗位,滿足關聯關系。中基協人士認為,該關聯關系較弱。為防止私募基金管理人“通道化”,出于保證私募基金治理一致性和運營穩定性考慮,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普通合伙人必須存在關聯關系。根據《會計準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對關聯關系的認定,上述普通合伙人崗位只是清算部負責人,并非核心高管,不滿足實際控制人和法定代表人有出資要求,故協會退回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整改。
近期,私募基金備案中還出現較多“基金投基金期限錯配”情形,即某私募股權基金背后投資人是另外的私募股權基金,但兩只基金到期日錯配。比如,備案基金到期日是2030年,投備案基金的基金到期日是2024年,存在期限錯配問題。中基協人士表示,根據規定,基金管理人不得存在短募長投、期限錯配、分離定價、滾動發行、集合運作等違規行為。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等其他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在投資時,應該堅持私募基金和投資者相匹配原則,關注基金存續期是否覆蓋所投資資產管理的存續期。針對上述情形,協會退回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整改。
此外,管理人出讓投資決策權成為“通道”也是備案過程中出現的情形。管理人提交私募股權產品備案時,設置“雙執行事務合伙人”結構,分別為“私募基金管理人”、“未登記機構”。根據合伙協議,“未登記機構”負責委任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制定投資決策委員會議事規則、篩選投資項目并進行投資管理,并且“未登記機構”也將收取部分管理費。中基協人士表示,根據規定,“未登記機構”不得進行私募基金業務活動。且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切實履行受托管理職責,不得將應當履行的受托責任轉委托。“未登記機構”沒有登記成為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具備管理私募基金資質。但根據合伙協議,“未登記機構”實際控制投資決策委員會,實質上管理私募基金。原私募基金管理人出讓投資決策權,將應當履行的受托責任轉讓給他人,成為了非登記機構開展私募業務的通道,違反了相關規定。
上述人士還提到“基金管理費”問題。其表示,根據規定,“未登記機構”收取基金管理費,這不符合備案要求。與上述情形類似的通道基金也是不予備案的。
去年9月,中基協發布了首批不予備案的私募案例,包括員工持股計劃備案為私募基金、一般有限合伙企業改造后備案為私募基金、員工跟投平臺備案為私募基金三種情況。從效果來看,上述人士表示,第一批案例公示之后,上述備案情形已較少出現。即便出現個案,和機構點對點溝通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