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發先至的前海開源基金,正成為公募行業的現象級公司。在迎來九周年的成立典禮之際,這家具有大西北血統但立足于嶺南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上已接近2000億元,主動權益規模更是位列全行業20強,且斬獲了2021年度基金產品業績的冠亞軍。
作為一家成立不足十年的公募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究竟如何直面行業痛點,并成功實現行業突圍?
世界500強血統傳承
“我們前海開源基金是位列世界500強的國企孵化出來的。”前海開源基金董事長王兆華直截了當地強調這家明星基金公司優質的股東“血統”和品牌背書。
前海開源基金公司的發起人是著名的陜煤集團,對于許多股票投資者而言,這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作為陜煤集團旗下優質的上市公司平臺,陜西煤業在A股上市后已給投資者創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累計回報。陜西煤業目前市值在1200億元一線,IPO至今的回報率也打破了傳統行業帶給投資者對的刻板印象,凸顯陜煤集團旗下資產的吸引力和品牌力。
前海開源的故事,正是從陜煤集團開始的。2012年夏天,時任陜煤集團控股子公司開源證券總經理的王兆華從西安來到深圳,這位陜西人此行的目的便是在深圳籌備一家新的公募基金公司,陜煤集團在布局券商之后,意欲在大金融行業再落一子。
半年后,也就是2012年12月27日,前海開源基金獲得了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的批文;又過了近一個月,即2013年1月23日,前海開源基金公司正式成立。
前海開源基金的成立在當時并未掀起太大的波瀾,因為擠進公募行業的新軍實在不在少數。不過,許多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在淺嘗了拿到批文的“喜上眉梢、愿景可觀”之后,很快就受困于行業激烈競爭中所面臨的復雜環境,以至于許多入局者在成立數年后依然難以在行業出頭,而管理規模過小、缺乏優秀人才加盟等也成為了無法回避的核心問題。
是且不僅是黃埔軍校
對于孵化過A股明星上市公司陜西煤業的陜煤集團而言,其尊重市場規律和人才的集團理念也賜予了前海開源基金后發制勝的“種子”。
王兆華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前海開源基金的發展,離不開時代的“賦能”,更得益于陜煤集團以及開源證券的開明和包容,國有資本參而不控、與民間資本平等持股,尊重市場規律、尊重企業主體地位、尊重專業人才,公司成立后吸引了金融行業的一批頂尖人才加盟,這是前海開源基金后發制勝的一大要素。
公司成立后,公募行業的“頂流”王宏遠、知名經濟學家龔方雄先后加入;在投研團隊建設方面,前海開源基金又接連將明星策略分析師、基金經理楊德龍、邱杰、曲揚等業內頂尖人才攬至麾下。
隨著一批優秀人才陸續加盟,前海開源基金儼然已是公募行業的“黃埔軍校”,但前海開源基金絕不希望僅僅固步于此。
如何留住優秀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已是許多基金公司管理者必然深思以對的問題,對于前海開源基金這樣一個后發的新公司來說,想要實現行業突圍顯然更需解決好這一問題。前海開源基金解決這一問題的機制是“員工持股”——將核心員工的利益與公司長期發展的利益進行捆綁。
“人才流失問題一直是困擾傳統公募基金公司的痛點之一。”王兆華指出,前海開源基金直面公募行業的許多痛點,把國企的實力、穩健、守規與民企的靈活、敏銳結合起來,推動完善公司治理,實施員工持股,健全中長期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與活力。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前海開源基金有四大股東,所持有的股權各占25%,其中包括代表國有資本的股東開源證券,以及代表公司核心員工組成的合伙企業——深圳市和合投信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持股比例等同,非一股獨大。正是這種股權激勵制度,實現了前海開源基金核心員工與公司利益的一致性,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公司的人才流失問題,還讓前海開源基金迅速聚集了一批優秀人才。
在有效的公司治理和激勵制度下,前海開源基金的品牌、規模、業績在行業內迅速崛起,這家新成立不久的公募基金公司短短數年便實現行業突圍,站在了許多基金公司夢寐以求的行業C位。
當然,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筑巢引鳳的前海開源基金持續吸引了業內的頂尖人才加盟,那么如何擴大激勵的覆蓋面?
王兆華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隨著公司發展壯大,股權激勵的涉及面不足,最初的事業部制已難以滿足發展需求。創新基因深入骨髓的前海開源基金人,不甘現狀,自我革新,2018年開始公司對治理機制進行了改革,升級為股權合伙人、事業合伙人、事業部制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事業合伙人由業務骨干組成,公司拿出一定比例的年利潤作為分紅獎金給予獎勵,不僅擴大了激勵覆蓋面,也更好地兼顧了各方的短、中、長期利益。同時,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監管機構關于加強發展權益基金的指導精神,公司進一步提升明星權益基金經理合伙人的地位,前海開源基金員工持股平臺——深圳市和合投信資產管理合伙企業已增補明星權益基金經理曲揚、邱杰為普通合伙人,進一步激發團隊活力,維持團隊長期穩定。
基金賺錢取之有道
激勵到位的前海開源基金,已成為一家專業的頂流公募。
“相比于提升短期的關注度,我們更希望持有我們基金的投資者賺到錢了。”前海開源基金的一位副總經理對證券時報記者直言,前海開源基金希望投資者獲得的是長期的基金業績收益,而不是鼓勵追高發產品。公司要真正在市場中實現長期穩健發展,必然要成為一家低調務實且專業的公司,并不是什么錢都需要去賺。
并不是什么錢都去賺,這一思維在2015年A股基金市場中被前海開源基金體現得尤為明顯。盡管彼時是趁熱打鐵搶占基金規模的絕佳時刻,但前海開源基金卻在規模競爭中不走尋常路。2015年5月21日,上證綜指位于4529.42點時,前海開源基金率先公開提示市場風險,旗下基金嚴格控制股票倉位。
“這也是公募基金發行最瘋狂的時候,我們放棄了權益基金規模短期暴增的機會。”王兆華表示,放棄基金規模短期暴增的機會,一度令其承受了不小的壓力,但涉及投資者利益保護,前海開源基金必須肩負起專業機構的責任,而這也是前海開源基金發起人陜煤集團在社會責任擔當上的血脈傳承。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