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裴利瑞
相比2022開年首周的一片慘淡,近兩日,基金發行市場隱有回暖跡象。
1月12日,信達澳銀智遠三年持有混合基金開啟發行,擬任基金經理是以擅長科技、新能源投資著稱的馮明遠。證券時報記者從渠道人士處了解到,截至當天下午3時,該基金已經獲得了超30億元的認購,成為開年以來為數不多的爆款基金之一。
在此之前,1月11日,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宣布提前結束募集。該基金1月10日開啟發行,僅募集兩天便宣布提前結募,渠道人士透露募集規模約在60億元左右,成為2022年第一只“爆款基”。
兩只爆款基金先后出現
馮明遠是近兩年聲名鵲起的一位明星基金經理,其新發的信達智遠三年獲得了眾多投資者和渠道關注。1月12日,該基金正式首發,有渠道消息稱,當天上午開售僅僅半個小時,該基金便獲得了超過10億元的認購申請,而截至當天下午3時,認購金額已經超過了30億元。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首發當天,該基金甚至有單人單筆1億元的大額認購,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馮明遠在高凈值客戶中的口碑和認可度。
而對于馮明遠的這只新基金,信達澳銀在公司層面也相當重視和支持,不僅做了大量的宣傳預熱,而且運用了公司自有資金500萬元認購該基金,表達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及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以及與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決心。
從種種層面來看,信達智遠三年顯然是近期為數不多的爆款基金之一。在此之前,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混合基金于1月10日開啟發行,該基金募集同樣十分火熱,發行首日便有渠道消息傳出該基金已募集超45億,1月11日下午,興證全球基金宣布提前結束募集,根據渠道消息透露,該基金最終的募集規模或超過60億元,成為2022年第一只爆款基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只爆款基金均為三年持有期基金,即每筆認/申購的基金份額都至少要持有3年才可以贖回,這種產品類型在近年來被基金公司廣泛引用,以減少投資者追漲殺跌、頻繁申贖等不良投資習慣;但與此同時,三年持有期的設計在投資者中的接受度仍然較低,而上述兩只基金仍然能賣出不錯的首募成績,其實十分難得。
整體來看,本周接連誕生兩只爆款,一改開年首周基金發行市場的一片蕭條,有渠道人士猜測,在興全合衡和信達智遠的帶動下,只要市場不再發生大幅下跌,基金發行市場或將逐漸回暖。
基金經理頻頻自購和發聲
面對近期的市場震蕩和情緒低迷,基金經理和公司也紛紛在最近通過自購、發聲等方式為投資者做心理按摩,以增強投資者信心。
例如,除了上述信達澳銀基金自購信達智遠三年500萬元外,近日,李曉星、杜猛、陸彬、國曉雯等多位明星基金經理也紛紛宣布自購新基金,通過真金白銀和投資者利益深度捆綁,增加投資者的信任感。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1月12日,2022年以來宣布進行基金自購的公司至少有8家,合計自購金額超4500萬元,基金自購再迎小高潮。
此外,也有不少基金經理在近期通過直播、寫信等方式就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做出回應,以安撫投資者情緒。
例如,對于近期的市場調整,信達澳銀基金經理馮明遠建議投資者不用過于關心短期波動,他認為,資本市場與實業的發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產業是一個長期的維度,但資本市場股價每天都在波動,短期的波動其實挺正常,對于這些長周期的發展產業,還是要用更長遠的視角來觀察。
即將發行新產品的博時基金肖瑞瑾為投資者展望了五大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
一是半導體,他建議關注國產化率急需提升的環節,包括模擬芯片、功率芯片、半導體設備材料、半導體核心的工藝裝備等。
二是云計算,未來3年時間會隨著中國勞動力人口成本的抬升進入很好的成長期。
三是新能源汽車,他認為2022年不僅是電動車的大年,也是汽車智能化的大年,可以選擇優秀的汽車智能化部件企業投資。
四是光伏,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長期增長的確定性非常好。
五是數字經濟,如果互聯網平臺企業能找到第二成長曲線,比如元宇宙,也會獲得不錯的成長機遇。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