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2022年交易首周,投資者舉報私募機構事件在私募圈刷屏。
1月4日,百億元級私募正心谷被投資者爆料:該公司旗下相關產品凈值大幅回撤,疑似存在“代理基金經理”、高位接盤、輸送利益等情況。因此,投資者要求公司召開產品說明會,回答相關問題等。
正心谷在回應《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網傳舉報信息存在多處與事實不符的表述,且公司暫未收到監管部門責令整改通知等;同時,公司正在增強投研能力建設,力爭用業績贏回投資者的信任。
在諸多受訪者看來,隨著近兩年新銳百億元級私募不斷增多,私募與投資者的關系問題也與日俱增。針對此次舉報事件,關鍵是要厘清事件本質:私募機構是否存在違規違法行為,投資者權益是否受到侵害等。
是否觸發合同要約行為
成判斷依據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此次事件涉及投資者數量高達幾十人,投資者提出的質疑多達十幾項,包括:公司是否高位接盤興業銀行、云鋁股份、神火股份、山東海化和中泰化學等多只股票?是否存在“代理基金經理”、利益輸送?是否存在虛假宣傳(幾乎所有產品都在凈值以上)?風控機制是否完善等。
據了解,有投資者表示,首先,正心谷旗下相關產品凈值回撤較大,幾乎虧掉本金的三分之一;其次,產品不設置回撤線的理由很難讓人信服;第三,多次溝通不暢,且公司高管也未現身解釋。
對此,正心谷相關人士從五方面對記者采訪給予回復:
一是否定了來自任何監管機構要求整改的說法。其中,絕對否認2021年3月24日浙江證監局下發要求整改通知的消息。
二是針對合規問題,正心谷相關人士表示,一直以來都規范運作,所有投研流程、投資決策均有體系化的風控合規流程保障;至于產品凈值回撤方面,短期凈值波動不代表長期投資結果,公司將繼續長期深度研究和實地調研,增強投研隊伍建設,用業績來贏回投資人的信任。
三是關于與投資者的溝通問題,公司稱,在2021年共計進行超1000場次的渠道與直銷路演,一直與投資者保持高頻交流。
四是對高位接盤的質疑,上述相關人士表示,自去年三季度以來,公司所重倉的股票均在合同范圍內操作,投資范圍從未自我設限或完全只局限于某些主題投資機會。由于2021年A股市場消費板塊和醫藥板塊面臨較大幅度調整,未有持續性投資機會。因此,在科技制造與“強者恒強”投資邏輯領域布局較多,具體投資標的包括有色金屬、化工材料、電子半導體等行業,未集中在周期與傳統化工板塊。
五是關于倉位較高、持倉混亂、頻繁換股等投資操作是否導致基金凈值大幅下跌,以及未來投資組合如何調整等問題,正心谷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投資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宏觀判斷與自下而上的精選個股相結合,因此自上而下維度調倉策略也曾使用。正心谷表示,“早在2018年,公司換股、調倉行為均基于深入調研與宏觀判斷,而導致凈值下跌或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
有專家表示,投資者與資產管理人產生糾紛、管理機構因內訌而“分家”的鬧劇比比皆是,而解決此類問題的根本方法則是依據投資者與機構簽訂的合同,判斷資管機構是否存在違規違紀行為。由此可見,在這場糾紛中,正心谷是否存在觸發合同要約行為成為關鍵。
新銳百億元級私募
紛紛遭遇信任危機
近兩年,私募業進入發展擴張期,百億元級私募陣營不斷擴大。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百億元級私募數量已達104家,其中量化策略百億元級私募有27家。整體來看,在上述104家百億元級私募中,新秀數量占比超50%。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些新銳百億元級私募中,遭遇信任危機事件時有發生。
去年8月份,作為百億元級私募大佬的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在一場路演中公開回懟投資者,“虧了錢你活該,我不會向你道歉!”“我們就是炒股的,沒有行業方向”“回撤的原因是你,怪你自己,我從來沒讓你買!”。隨后,該事件持續發酵,致使很多投資者無法接受這樣的服務態度。
同時,在2021年下半年A股市場風格切換下,量化私募業績也差強人意。去年四季度,不少量化交易投資者遭遇基金凈值回撤,因而質疑管理機構的投資能力。
臨近2021年年底,近千億元級的量化私募幻方量化發布一則致歉書(《致尊敬的投資者》)。幻方量化表示,公司對產品業績回撤達到歷史最大值而深感愧疚,業績波動一部分原因是受長周期上的持股波動影響;另一部分原因則是量化資管行業規模擴展過快,策略同質化嚴重,進而加大整體操作難度。對此,公司會不斷調整策略,加大對策略研究投入,務求在未來競爭中取得領先。
新年伊始,又有兩位投資大佬公開道歉。仁橋資產總經理夏俊杰在近日發布的《仁橋資產投資備忘錄-2021》中表示,2021年公司在地產板塊的投資非常失敗。中證地產指數全年下跌20%,而持倉的某龍頭公司全年下跌幅度遠超該指數。百億元級私募慎知資產創始人余海豐也于近日表示:“相對于(公募)同行的表現,這是我自2012年有公開業績以來最差的一年。在此,給各位信任、支持我們的投資人、渠道朋友,發自肺腑地表示慚愧!”
百億元級私募
現不同程度虧損
2021年A股市場風格切換較快,所呈現的投資機會稍縱即逝,不少百億元級私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有業績記錄的84家百億元級私募平均回撤值為6.67%,其中,有20家回撤超過20%;最大回撤幅度為31.06%。
記者調查發現,在這些回撤產品中,除了主觀交易產品外,量化策略產品也現身其中。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對記者表示,去年量化交易規模增長過快,策略趨同性導致同漲同跌,其中,部分策略遇到規模天花板,導致效率減弱;同時,投資者過度關注量化交易業績,導致心態失衡。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也對記者表示,自去年9月份以來,量化私募遭遇了嚴重考驗:一方面,隨著市場波動的無序性和熱點持續性變差,導致量化策略出現回撤,指數本身的Beta回撤的同時,超額部分也出現回撤;另一方面,量化策略的波動加大與規模顯著擴張有一定的負相關性,私募規模擴張太快導致策略無法捕捉更有效的投資機會。
玄甲金融CEO林佳義表示,量化策略同質化外,換手率高達百倍,交易傭金本身也是消耗超額收益的因素之一,這加劇了策略跑不出收益。由此來看,量化產品業績分化源于策略組合差異性,以及規模容量等因素。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