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數”不同。在即將揮別2021年之際,我們通過一系列數據來盤點一下,2021年公募基金圈的那些事兒。
25.32萬億
公募基金規模再創新高
近兩年,國民理財意識的增強,疊加公募基金“賺錢效應”出圈,帶動了公募基金市場的熱潮,公募產品愈發受到投資者熱捧。2021年的公募市場依舊延續了這種火熱狀態,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國公募行業總規模首破25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公募基金總規模創歷史新高已是近5年來的常態。自2015年開始,公募基金總規模便接年創出歷史新高,尤其在近兩年,增長加速較為明顯。
細分來看,股票型基金的總規模在2015-2018年間均維持在萬億以下,直到2019年“公募大年”開啟,一舉突破至1.3萬億,并在隨后的兩年保持了較高增長,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場共有1731只股票型基金,總規模達2.49萬億元;混合型基金全市場共有3906,總規模5.98萬億元(數據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截至2021年11月30日)。
1738只
新基金發行最多的一年
盡管2021年新基金發行受A股震蕩的影響較大,但還是交出了一份頗為不俗的答卷。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今年的新發基金數量創下新高,達到1738只,超過2020年全年的1468只(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1年11月30日)。
從基金的運作模式看,開放式基金仍是新發中的大軍,占比61.91%;此外,近幾年新型的品類“持有型”基金在新發基金中占比也越來越高,今年新發基金中持有型產品有526只,占比近1/3。
7.20%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
截至2021/12/24,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是7.20%。可能很多人表示并沒有賺到這么多,事實上,今年的市場風格特別切換頻繁,年初的新能源到后面煤炭、鋼鐵等周期板塊,中小盤整體占優,很多前兩年表現很不錯的賽道今年表現卻平平。
公募產品整體“賺錢效應”不如2019年、2020年明顯,但我們要正確認識基金的收益情況,歷史收益≠未來收益;賺錢≠每年都賺錢。
主動偏股型基金包括wind分類-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等
如果以年度為單位來看,可以發現,在2011年至2021年間,盡管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在部分年份是負收益,但上證指數、滬深300等大盤指數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都在近5年、近10年獲得不錯的累計漲幅,尤其偏股混合基金指數近5年漲幅110.61%、近10年累計漲幅268.99%。基金投資是條漫長且曲折的道路,我們可以通過長期持有來平滑市場的短期階段性波動,以獲取良好的投資體驗。
2865名
全市場公募基金經理數量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4日,全市場共有2865名基金經理,平均管理年限為4年。其中管理年限在5-10年老將選手占比最高27.28%,合計有779位;管理年限在10年以上的資深基金經理仍是行業稀缺,全市場僅171人,占比不到5%。
截至2021/12/24,今年以來新晉基金經理人數達到602人,也是歷史上年度最高的一次,是10年前當年新增基金經理人數的近10倍(數據來源wind,2011年新基金63人)。回溯2016-2021年,每年新晉基金經理都呈上漲態勢。
在全市場近3000位基金經理中,截至目前,男性基金經理數量為2115,占比達到73.8%;女性基金經理共有750名,占比26.2%,女性基金經理占比近幾年明顯增長(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1年12月24日)。
2630.77億元
基金分紅最慷慨的一年
受益于2019年、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大發展,2021年基金分紅尤為慷慨,年內分紅總次數達1893次,累計2630.77億元,較去年底的1744.85億元大幅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基金年內多次分紅,單只基金年內最高分紅次數高達16次;單只基金年內分紅總額最高為110.40億元。
56.68億元
基金管理人自購最積極
今年的市場跌宕起伏,但基金公司自購的熱情卻逆勢上揚,用真金白銀為自家產品站臺。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基金公司年內自購規模達56.68億元,刷新歷史同期記錄。
從歷史數據來看,自2019年起,基金公司自購總規模與頻率便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不僅是基金公司越來越將自身利益與投資者捆綁在一起的體現,也彰顯出基金公司對自身投研實力、自家產品的自信。
97.13%
機構投資者仍舊偏愛債券類基金產品
相對于個人投資者,機構對市場風險、收益理解得相對透徹,有著更加合理的收益預期管理。債券基金因為風險相對可控、收益可期,便更得機構的青睞。Wind數據顯示,2021年機構投資者最青睞債券型基金,持有金額達4.57萬億元,占整個債券型基金總規模的89.67%。其中,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的機構持有占比最高,達97.13%。
據統計,債券型基金是今年規模增幅較大的產品,11月最新規模來到3.74萬億元,相較于去年全年增長37%。2021年A股市場寬幅震蕩,不少投資者為了平衡風險、少些焦慮,增加了債基的配置(數據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截至2021年11月30日)。
一年終章,回首匆匆過去的2021年,盡管A股市場經歷了起起落落,但公募基金行業依然滾滾向前。這些數字不僅僅是對過往的總結,更是對未來基金市場的思考和期望。
對于公募基金行業而言,正是每一年的跌宕起伏繪成了波動向上的曲線。在2022年的投資道路上,中歐基金也將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努力維護每一位持有人的利益。愿更多的投資者選擇與時間做朋友,相信長期投資的力量。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