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曹雯璟
今年以來,“固收+”基金繼續受到青睞,年內已有181只“固收+”基金成立,接近去年同類產品總數的75%。
多位“固收+”基金經理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傾向于超配權益市場、低配債券市場。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1日,今年以來已有181只“固收+”基金(包括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基金)成立,其中,5月份成立了36只、6月以來成立了13只。而去年全年成立的“固收+”基金總數為245只,今年的成立速度比去年明顯加快。
這當中還出現了多只爆款。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成立的“固收+”基金中,有20只發行份額超過了50億份;易方達悅安一年持有、易方達悅夏一年持有、華安添利6個月持有、廣發恒信一年持有、中信保誠豐裕一年持有的發行份額都超過了100億份。
此外,目前還有34只“固收+”產品正在發行,6月開始募集的有華夏興源穩健一年持有、華寶安享、博時恒璽一年持有、景順長城安益回報一年持有、富國泰享回報6個月持有、國泰佳益等16只。
談到“固收+”產品的資產配置方向,易方達基金多資產公募投資部負責人、基金經理張雅君表示,周期位置確定大類資產的勝率,估值位置確定大類資產賠率。在資產配置方向上,仍然堅持以周期位置為主要判斷依據。目前看來,經濟復蘇的趨勢并沒有結束,海外需求的擴張在下半年仍可持續,將會對國內經濟產生進一步的拉動作用。如果疊加偏高的產能利用率,企業盈利在下半年會繼續改善,對于權益市場仍然是最重要的支撐。但是,考慮到未來流動性可能收緊,壓縮權益估值,傾向于認為權益市場應該是結構性機會。對于債券市場,張雅君認為趨勢性的機會可能還需要等待,因此傾向于超配權益市場、低配債券市場。
中信保誠基金副總經理韓海平表示,無論是二八還是三七的股債配比,都需要做戰略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比例的調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擇時。他不會把權益倉位降到0,只會在權益倉位中樞做微調。在“固收+”的股票資產投資上,偏好以大盤成長股為主。“大盤股成交量大,而‘固收+’產品本身規模比較大,大盤股適合做倉位的選擇,而且這些公司流動性和基本面風險都比小股票要低,也更容易跟蹤。”韓海平認為,好的“固收+”產品,并不是簡單地看最大回撤,而是看年化收益率和最大回撤的比例,如果能做到2%~3%,就是很好的產品。
國聯安鑫穩3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經理林淥表示,希望把“固收+”產品的最大回撤控制在3.5%以內。他把控制回撤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大類資產配置,當中的股票比例具有決定性。第二個層面是在權益配置中,適當進行行業均衡、分散,力求穩健,避免大漲大跌。第三是個股層面,如果個股出現一些問題,就要及時進行調整和止損。
華安基金表示,過去兩年,A股市場整體在持續分化,優質賽道優質龍頭的估值持續抬升。結構分化既有風險也是機遇,做好這方面的策略應對是今年投資最重要的任務。在“固收+”產品的權益部分投資中,華安基金會維持均衡化配置,提高倉位靈活性,控制凈值波動,適當降低機構抱團的部分高估值標的的配置,挖掘結構性機會。
在今年A股市場震蕩調整的背景下,對于“+”部分的操作,張雅君表示,權益部分更加看重個股和行業的盈利情況,注重盈利和估值的匹配程度,希望以盈利對抗估值壓縮的壓力。除此之外,基金還采用了其他的收益增強策略,如精選轉債、打新、參與大宗交易和定增等。
“我們有一套新基金建倉的流程和制度,核心在于控制風險,積累安全墊,避免在成立初期遭遇過大的回撤,使后面的操作陷于被動。制度上,會根據不同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對權益倉位、債券久期做出一定的限制,比如,股票不超過一定比例,債券組合久期不超過一定期限,等等。對于前期的個股和個券的選擇也以穩定凈值為主要目標,整體會相對謹慎。在凈值滿足一定要求后,我們會對標成熟的組合進行運作。”張雅君說。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