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近日,首批公募REITs項目的詢價結果及定價正在陸續公布,公募REITs面世“箭在弦上”。
5月26日,中航首鋼生物質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首鋼生物基金”)發布首鋼生物基金份額發售公告。公告中顯示,確定首鋼生物基金發售價格為13.38元/份,基金份額總數量為1億份,照此計算,預計基金募集金額凈額約為13.38億元。
戰略投資者配售占比六成
據記者了解,此次首鋼生物基金發售的詢價工作于5月24日完成,系根據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投資者報價的詢價結果,綜合考慮基金的發售數量、所處行業、基礎設施項目價值、市場情況等因素,最終確定了此次發售價格。
首鋼生物基金表示,“13.38元/份的發售價格不高于網下投資者全部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兩個數中的孰低值。”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此次發售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額中,向戰略投資者配售的數量大6000萬份,占總體發售數額的60%;回撥機制啟動前,網下初始發售份額數量為3000萬份,占扣除向戰略投資者配售份額數量后發售數量的75%,其余的25%為公眾投資者份額。
這基本符合此前市場預計的投資者結構,即機構投資者占主導,個人投資者參與份額較小的趨勢。
某首批公募REITs項目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更適合于風險偏好適合長期機構投資人,所以主要還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發行比例方面,戰略配售的比例不低于20%,個人投資者的占比的確會較少,目前個人投資者對于項目結構的了解可能會比較少。從整體來看,項目與銀行、保險、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追求穩健收益的目標較為匹配。”
戰略配售名單也首度曝光。承諾認購該基金的專業機構投資者共計7家,分別為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北咨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證券有限公司、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工銀瑞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建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計基金份額數量為2000萬份,約2.676億元,占發售總份額比例的20%。
網下發售方面,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等頭部券商紛紛現身,亦有公募、私募等身影,野村東方國際證券等外資控股機構也參與其中。總體來看,可參與網下認購的有效報價配售對象合計42個,對應的有效報價數量為33390萬份。
個人投資者的初始募集期為5月31日和6月1日兩天,目前個人投資者較為關心的認購費問題,確定為認購金額在100萬元以下,認購費率為千分之六,100萬元至300萬元的認購費率為千分之四,300萬元至500萬元為千分之二,500萬元及以上每筆僅需1000元。若公眾投資者募集總規模達到或超過公眾發售規模上限,募集期將提前結束,中航基金也可以視投資者認購情況延長募集期。
2022年現金分派率確定為7.63%
在發售價格確定的前提下,由于發行總金額發生變動,此次份額發售公告中的兩次預期收益率也較此前招募說明書中的數據發生了變化。
此次公告顯示,以此次發售份額計算,投資者在2021年6月1日(假定的基金成立日)至2021年12月31日、2022年全年預計取得的現金分派率約為8.52%和7.63%;此前招募說明書的現金分派率則以當時的項目估值(約為12.487億元)計算所得,彼時計算2021年及2022年基金的現金分派率分別為9.13%、8.17%。
首鋼生物強調,“證監會對基金募集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和市場前景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也不表明投資于本基金沒有風險。”
北京某大型券商理財經理今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首批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資產優質,現金流穩定,但作為金融產品,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在購買前應熟知投資基礎設施基金可能面臨的幾個方面風險。一是基金價格波動風險。基礎設施基金大部分資產投資于基礎設施項目,具有權益屬性,受經濟環境、運營管理等因素影響,基礎設施項目市場價值及現金流情況可能發生變化,可能引起基礎設施基金價格波動,甚至存在基礎設施項目遭遇極端事件(如地震、臺風等)發生較大損失而影響基金價格的風險。二是基礎設施項目運營風險。基礎設施基金投資集中度高,收益率很大程度依賴基礎設施項目運營情況,基礎設施項目可能因經濟環境變化或運營不善等因素影響,導致實際現金流大幅低于測算現金流,存在基金收益率不佳的風險,基礎設施項目運營過程中租金、收費等收入的波動也將影響基金收益分配水平的穩定。此外,基礎設施基金可直接或間接對外借款,存在基礎設施項目經營不達預期,基金無法償還借款的風險。三是流動性風險。基礎設施基金采取封閉式運作,不開通申購贖回,只能在二級市場交易,存在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四是終止上市風險。基礎設施基金運作過程中可能因觸發法律法規或交易所規定的終止上市情形而終止上市,導致投資者無法在二級市場交易。五是稅收等政策調整風險。基礎設施基金運作過程中可能涉及基金持有人、公募基金、資產支持證券、項目公司等多層面稅負,如果國家稅收等政策發生調整,可能影響投資運作與基金收益。”
(編輯 白寶玉)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