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錢雖然不是大風刮來的,但是很像是大風刮走的。http://www.hibor.com.cn 【慧博投研資訊】”
“基金查詢是不是需要手續費,每次查詢賬戶都少了幾千塊錢。http://www.hibor.com.cn ”
“一個人晚上查基金,是綠光;一群人晚上查基金,是極光。”
…………
牛年伊始,基金一路下跌,讓剛剛跑步進場的90后、00后新基民猝不及防。
3月9日,“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基金暴跌年輕人為什么躲不過被割”等一直霸占熱搜榜,戲謔和嘲諷隨之遍布各大討論平臺,“全民嘲基”“跌媽不認”等熱詞不知讓人該哭還是該笑。
90后、00后新基民“虧到毫無波瀾”
3月8日晚上,脫去一天疲憊正準備入睡的余文曉,拿出手機查看當天的基金跌幅,萬萬沒想到,近一個月的最大開支竟出現在這里。
“這是今年‘三八節’收到的最讓人難眠的‘禮物’。”余文曉是被2020年基金火爆態勢吸引入場的90后基民,眼看著身邊不少人買基金賺了錢,自己開始眼熱,經過一番簡單咨詢后,毅然拿出4萬元進軍基金市場。
春節前基金大漲,余文曉賺了近一萬元,這讓她竊喜不已。然而,好景不長,春節一過,基金每天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她沒想到,“三八節”又是基金大跌的一天。
“我現在特別糾結,是賣掉還是繼續持有。”余文曉向記者訴說自己的困惑,現在持有的部分基金雖然每天都在跌,但好在尚未虧本,如果繼續持有,最后會不會血本無歸。
事實上,余文曉只是眾多90后新基民的縮影。根據南方基金數據統計,在1億基金客戶中,90后用戶占比最多,達到34%,其次是80后,80后和90后占據了基金用戶的半壁江山。Mob研究院數據也顯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18歲~34歲群體占比達60%,90后、00后成為新基民主力軍。
記者了解到,這批90后、00后新基民往往收入較為穩定,但又不滿于銀行理財的收益,會選擇嘗試買入幾萬元的基金,成為涌入基金投資熱潮中的新一代。但熱浪過后,沒想到迎接他們的卻是海嘯。
Wind數據顯示,3月8日,A股主流指數下挫,上證指數跌2.3%,深證成指下跌3.81%,創業板指下跌4.98%。板塊方面,申萬28個板塊中有27個板塊悉數翻綠,白酒、醫藥、新能源等板塊龍頭股再度出現集體下跌。
基金發行熱度出現降溫,3月份尚無出現“日光基”
春節前,基金毫無疑問是投資理財圈的熱詞TOP1。進入牛年,基金表現卻不再“牛”,火爆的基金市場呈現出發行降溫的趨勢。
根據Wind數據,2020年新成立基金有1431只,合計募資規模達到3.16萬億元,公募管理總規模也達到20萬億,達到歷史最高值。而在2014年,公募管理規模才突破4萬億。
然而,從2021年2月份開始,基金選購開始出現降溫,表現之一便是新基金發行出現“雙降”,一方面是新成立的基金數量下降,2月共成立新基金39只,創下40個月的新低;另一方面是單月募集資金規模下降,2月募集資金共計為1499億份,而今年1月的份額規模高達5542億份,環比降幅超過七成。
值得關注的是,基金發行熱度下降的局面一直延續到3月份。
Wind數據顯示,3月以來超100只新基金進入發行期,但尚未出現1只“日光基”(衡量新基金發行熱度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少新基金募集期延長的情況也明顯增多,偏股型基金發行顯著降溫。據業內人士稱,目前基金發行市場供大于求,首募規模下降,基金募資出現一定程度難度。
“這種現象在資本市場比較常見,A股市場在節后走勢疲弱,偏股型基金也會隨之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現在市場的下跌仍然屬于情緒的宣泄,其實從經濟面來看,經濟復蘇依然穩步回升,由于低基數的原因,今年經濟復蘇的力度可能會超預期。
建議新手理財應分散化投資,合理評估抗風險能力
面對基金市場的降溫,90后、00后新基民開始出現恐慌。“我現在是賣掉還是繼續持有?”“這種下跌態勢還要持續多久?”
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此輪基金出現下跌行情是新基民們自我檢驗、自我教育的好時機。
“基金適合長線持有,以半年或者一年為周期,建議進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某證券公司戶經理蔡朋濤告訴記者,年輕基民不要盲目跟投,投資基金要建立在一定的基金知識基礎之上,也可多跟金融機構的理財經理溝通,及時把握資本市場態勢,理性合理布局理財產品。
楊德龍建議,理財將會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90后、00后要學習理財知識,評估好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學會分散化投資,不要把錢放在一個籃子里。“年輕人要學會用閑錢理財而不能借錢理財,年輕人進軍基金理財可以先從貨幣基金入手,將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楊德龍稱。
中原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周建華也表示,建議90后、00后新基民將資金交給專業人士打理之前,自己也要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他認為,理財的第一步是積累資金,本金越大,復利效應越明顯;第二步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風險偏好合理配置資產,房產、股票、固定收益都是選項,對股票類風險較高的資產,配置比例要控制在合理范圍。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