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繼知名公募基金限購“加碼”后,2月26日,興全滬深300指數、富國鑫旺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期混合、諾安滬深300指數增強等7只基金突然宣布,從近日起調整或暫停大額申購、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后發現,春節假期結束以來,已有66只公募基金發布暫?;蛳拗粕曩彉I務,以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型基金為主。
混合型基金“限購令”
數量最多
在當前A股出現風格轉換現象、基民認購情緒仍然火爆的背景下,這類基金為何會選擇“閉門謝客”?2月26日,多位公募、私募等二級市場投資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對當前基金暫停辦理申購業務,大額基金的投資邏輯予以解析。
上述7只公募基金產品發布的暫停或限制大額申購公告中普遍提到,基金公司“限額”原因是為了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保證基金業績和規模的良性成長,保證基金穩定運作。事實上,基金公司宣布旗下基金產品完全暫停申購業務的舉動,在公募市場上時有發生。《證券日報》記者對春節假期之后的基金公告梳理發現,至少已有66只權益類基金發布暫?;蛳拗粕曩彉I務的公告。
混合型基金發布“限購令”數量最多,達25只,占春節后發布“限購令”基金的37.8%。其中包括不少知名公募基金,如張坤掌舵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這些“限購”基金產品所涉及的基金公司也較為集中,其中易方達基金、國聯安基金旗下基金發布限購公告的次數相對較多。
宣布限購的債券型基金數量共有15只,貨幣市場型基金數量共有11只,股票型基金數量共有9只,其中股票型基金中宣布限購的產品類型多為LOF、ETF基金。此外,還有部分由于境外市場節假日而暫停申購的QDII基金。
從基金公司角度來看,宣布“限購”基金數量較多的公募有易方達基金、中歐基金、興業基金、華安基金、國聯安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
一位港股上市公司投資部分析師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目前公募基金的盈利模式主要還是‘規模為王’,基金規模越大,賺取的管理費越多,基金經理的分成也會相對提升。例如一只基金的規模是100億元,那么公募基金的管理費就是1.5億元左右。所以按這個邏輯來看,在居民儲蓄大搬家的背景下,基金經理應該積極‘吸金’才對,但卻有眾多績優基金經理選擇‘閉門謝客’。這其實也就意味著,基金經理認為目前其管理的資金規模已經足夠了,短期內不希望無限度的‘吸金’。”
“這其實是非常負責任的行為,尤其是對基金持有人和尚未持有的基金投資者來說。”上述研究員對記者坦言,“寧可少賺,也不想讓跟風的基民承擔虧錢的風險,是值得業內敬佩的。”
基金暫停申購原因
大致分為四類
事實上,基金暫停申購的原因大致分為四類:一是基金限購最主要的原因,即主動阻止基金規無限度擴大,適度保持基金規模穩定,實現資產配置目標。對基金經理來說,適時對基金規模進行一定限制,有利于基金經理建倉和管理,從長期來看,實際上是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保證基金業績和規模良性成長的行為。二是基金產品在轉型期間,為辦理份額結轉而暫停申購,以實現基金平穩轉型。三是以定期開放方式運作的基金,即采取在封閉期內封閉運作、封閉期與封閉期之間定期開放運作方式的基金,會在開放期最后一日的下一個工作日起暫停辦理申購、贖回及轉換業務,直至下一個開放期。四是QDII基金會根據基金境外主要投資場所節假日休市安排而暫停申購。這三種暫停辦理申購業務的情況都較為短暫,最短時長僅為一日。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歷史數據來看,基金限購與市場行情發展存在關系。事實上,近期有不少績優基金經理對當前及未來股市走勢有新的判斷,部分公募基金近期調倉明顯。據東莞證券研究數據顯示,董承非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近期相對同行超配了低估值的地產股。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