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隨著沙特打響原油價格戰導致油價大跌,國內涉足海外原油類金融品種投資的基金QDII與私募基金產品紛紛遭遇業績滑鐵盧。
多位業內人士透露,本周以來華寶油氣、易方達原油、嘉實原油、諾亞油氣能源等基金QDII產品跌幅可能都超過20%,其中周一油價大跌令華寶油氣單日跌幅約22%,凈值跌至0.19元,令后者11日出臺緊急公告決定臨時停牌,直到10點半才恢復交易。
“事實上,由于眾多涉足海外原油投資的基金QDII產品凈值按T+2個工作日披露,10日基金凈值尚未反映9日油價大跌所造成的凈值損失。”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這造成這類基金QDII當前場內交易價格較凈值的溢價幅度普遍超過20%,引發不少投資者爭相按凈值申購,再去場內拋售賺取價差。
值得注意的是,涉足海外原油金融品種投資的私募基金日子也不好過。
基金QDII的套利風波
一位重倉海外石油企業股票的私募機構操盤手透露,3月9日油價大跌逾20%當天,他們的凈值跌幅超過10%。因此基金已啟動緊急避險措施,包括大幅買入WTI原油期貨空頭頭寸,以及削減海外石油企業股票頭寸止損。
“如今我們倉位已降至30%以內。”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但此舉并未令他安心,因為基金產品仍持有大量美國頁巖油開采企業的高收益債券,若油價大跌導致這些企業收入大降而無法兌付債券本息,相關債券價格暴跌又會讓他們“雪上加霜”。
他坦言,現在只能祈禱這場原油價格戰早點結束令油價反彈,因為不少LP出資人已建議在油價跌跌不休的環境下,基金最好提前清盤。
原油類金融品種投資的基金QDII,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投資海外石油企業股票的股票型基金,二是以FOF形式投資海外原油ETF或相關金融衍生品。
由于油價大跌,目前這兩種基金QDII業績均相當慘淡。
一位基金QDII產品管理人士透露,在上周五OPEC減產會議不歡而散后,他們委托投資的海外原油投資基金團隊已采取了一些風險對沖措施。比如買入2倍沽空原油期貨的ETF同時,加大遠期原油沽空期權的頭寸。然而,由于這只海外原油投資基金條款規定原油期貨及相關石油公司股票凈多頭頭寸不得低于基金持倉的50%,因此這些風控措施依然無法阻止基金凈值在周一當天大跌約20%。
目前,他最擔心的,是基金QDII場內交易報價與基金凈值的差距越來越大,導致套利交易潮起。具體而言,國內基金QDII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有10%漲跌停板限制,當周一油價大跌逾20%時,基金凈值可能需要兩三天時間才能“反映”周一油價大跌沖擊,導致周二周三基金場內交易價格遠高于其應有的基金凈值。
私募擔憂能源類高收益債“兌付違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只原油類基金QDII的溢價率均超過20%,其中華寶油氣的場內價格較基金凈值溢價幅度一度達到38%,吸引不少投資者爭相尋找渠道按凈值申購,再去二級市場拋售套取價差收益。
華寶基金對此曾發布公告稱,華寶油氣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相對基金份額凈值溢價幅度較高,特此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目前,多只原油類基金QDII已經暫停了申購業務,避免套利交易越演越烈。”一位券商人士稱,但有些投資者依然能通過券商渠道,對那些尚未暫停申購業務的基金QDII采取套利行為。
盡管采取了風險對沖措施,上述私募基金操盤手依然感覺“不踏實”。因為他們手里的美國頁巖油開采企業高收益債,同樣會因油價大跌遭遇跳水大跌風險。
究其原因,在沙特打響原油價格戰后,標普等眾多評級機構一面大幅下調原油價格預期,一面決定對美國油氣類企業采取更嚴格的評級標準,因為油價大跌導致企業收入大降,可能無法兌付此前發行的高收益債券。一旦這些油氣公司評級被大幅下調,相關債券價格勢必跳水大跌。
標普對此解釋稱,上一輪油價下跌期間,美國很多頁巖油勘探開發與油田服務公司通過出售資產與發行股票降低了成本并改善資產負債表,但這次絕大多數公司未必能像上次成功籌資渡過難關。
“如今我們內部正在討論是否迅速削減美國頁巖油公司高收益債券持倉,盡管這些債券年化收益率達到7%以上,相當誘人。”這位操盤手告訴記者,此外大舉買入美國頁巖油公司信用違約互換產品CDS,也被納入緊急操作的議程。
在他看來,這將導致基金投資業績縮水3-4個百分點,但為了降低持倉風險與留住LP資金,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