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趙彬彬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正在對全球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成為激發經濟增長活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日前,全國人大代表,萬華化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增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化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建議國家出臺政策,加快人工智能與化工行業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助力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
圖說全國人大代表,萬華化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增太。公司/供圖
人工智能與化工行業的深度融合高度依賴行業數據集的建設。目前,由于各類基礎數據不足、專業文獻及實驗過程數據量龐大、行業數據標準缺乏,同時還涉及商業機密和數據安全等問題,難以形成行業通用數據集。
因此,廖增太認為:“首先應該多方協同合作,形成國家級化工行業通用數據集。”他建議,由政府牽頭組織相關部門、高校、化工行業協會、數據標準組織,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化工行業數據標準,組織收集化工行業通用基礎數據,并進行專業數據標注,形成國家級化工行業通用數據集,為行業基礎大模型訓練及智能化建設提供數據基礎。
其次,廖增太認為,應提供政策性支持,鼓勵人工智能在化工行業典型應用場景先行先試。“AI在材料設計和篩選方面已經表現出巨大潛力。”廖增太說,谷歌Deep Mind成功預測出220萬種晶體結構,而微軟Matter Gen則可根據化學組成、對稱性等各種約束條件生成定制化材料結構。AI必將給材料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廖增太建議,國家層面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編制指導性的規劃意見,尤其是在化工材料分子發現、分子逆向合成、材料大模型、工業設備故障預警、生產工藝優化等化工制造業場景,鼓勵AI技術在化工行業的廣泛應用,助力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
最后,廖增太建議,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戰略和引進政策,強化AI人才體系建設。“加快人工智能與化工行業深度融合,最關鍵的問題是人才。”他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戰略規劃,完善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的引進和留用政策,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職業發展空間。建立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充分考慮人工智能領域的特殊性,對人才成果進行科學公正評價,尊重并保護人才創新權益。
(編輯 孫倩)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