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張敏
當前,我國醫藥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獲批新藥數量屢創新高,但創新能力不足、高質量創新成果少、整體國際競爭力偏弱等問題依然存在。
在今年的兩會上,醫藥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
“應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政策的系統性建構、體系性整塑,進一步發揮好政策的集中組合效應,充分釋放民族醫藥產業和企業發展新活力。”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醫藥產業、頭部醫藥企業目前處于“仿轉創”的爬坡過坎期,需要加大釋放政策紅利,不斷培育鞏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李燕建議,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國家平臺上給予民營醫藥龍頭企業單獨申報通道,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在科技項目立項、評審過程中提升企業專家比例,提升產業化應用科技創新項目比例,探索建立重點科技型企業成果和科研項目直報渠道。
李燕認為,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系統內產、學、研、醫等各環節的協同創新至關重要。應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家出題、科學家答題”協同創新轉化機制,通過政府資金引導上游開展基礎研究,明確下游承接轉化的責任、目標、驗收標準以及產生效益對上游研究的補償機制,同時建立基于專項目標達成的專項退出和納入機制,有效疏通從創新源頭到產業轉化間的堵點,促進科研成果高效轉化。
全國政協委員、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列明向記者表示,應多措并舉持續鼓勵藥企自主創新。例如,在創新藥定價上,建立以臨床價值和社會價值為基礎和導向的價格形成機制,真正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不對創新藥價格進行干預限制,允許企業自主定價,保障合理價格與創新回報。此外,政府對創新藥宣傳的重點,從宣傳降價轉向大力宣傳科研和臨床價值。
全國政協委員、中日友好醫院原副院長姚樹坤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與發達國家較多依賴商業保險支撐新藥研發不同,中國商保份額不及基本醫保的1/10,這使得創新藥消費市場更多依賴基本醫保,而基本醫保則陷入“保基本”還是“保創新”的選擇困境。
因此,姚樹坤建議,全鏈條支持醫藥創新,應尊重專利藥自主定價權利、將支付標準與藥品定價分開,加快培育有競爭的醫保市場,推動仿制藥大國盡快邁向創新藥強國。
(編輯 閆立良)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