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楚麗君
“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共同關注的話題。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五年來,我們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連續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穩步提升城鄉低保、優待撫恤、失業和工傷保障等標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在稅費、用房、水電氣價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推進醫養結合。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3月7日下午,受國務院委托,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肖捷作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說明顯示,“完善老齡工作體制。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更好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組織擬訂并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等職責劃入民政部。”
今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2022年年末,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達28004萬,占全國人口的19.8%,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4.9%。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養老服務面臨的新問題亟待破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表示,近年來,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給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都帶來了挑戰。我們有很多有利條件可以積極應對。首先,老年人力資源非常豐富。從我國人口年齡結構來看,低齡老人、活力老人是主體,這部分老人生活經驗豐富、身體狀況良好、有較強的社會參與意愿,這是支持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的有益因素。其次,老年人有巨大的消費潛能。2.8億老年人口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消費潛能,這對養老服務市場來說是利好因素。
對加強社區居家養老產業發展方面,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文敏建議,依托社區建立專門養老服務設施;培育綜合化、專業化的社區養老服務企業;加強服務監管,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機構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給我國養老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都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全國政協委員黃宇光建議,將互聯網遠程老年醫療項目逐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對部分二級醫院給予政策支持優化轉型為老年醫學及康復醫院,方便更多的老年人就近就醫。
與此同時,對老年人普遍關注的養老護理員質與量方面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建議,加大對養老護理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待遇。
談到農村養老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呂梁市柳林縣薛村鎮小成村村委會主任馬金蓮建議,相關部門應結合基層實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大力支持農村微型養老事業發展。一方面能夠滿足農村老人就近養老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村小微養老的扶持力度,以滿足低價養老需求。同時,她建議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在養老機構設立分支機構或在托管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為養老機構入住老年人提供嵌入式醫療衛生服務。
多領域迎來發展機遇
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銀發經濟也迎來發展期。我國銀發經濟可以分成養老用品、養老服務、養老金融、養老地產四大類,覆蓋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以及醫療等多方面。據艾媒咨詢數據,2018年-2027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呈現穩健增長態勢,預計2027年將達到21.1萬億元。
“在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老年群體規模不斷擴大將釋放大量養老需求,銀發經濟有望成為未來消費市場發展的新動能。目前我國銀發經濟仍處于成長期,隨著后續銀發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將不斷催生養老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出現,包括康養服務、旅居養老、養老金融等細分領域將有望實現較快發展,同時對于公共設施、建筑、家居等適老化改造也將為相關產業帶來發展新機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
中航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鄧海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的人口狀況,也產生了許多產業藍海和發展機會,比如與養老有關的醫療、養老、保險等“銀發經濟”。從細分領域看,中國老人更愿意與家人同住,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社區養老存在很大發展空間;由于贍養壓力和社保基金壓力較大,商業養老保險和個人養老金投資等老齡化金融業發展潛力巨大;圍繞“老有所樂”,與老年人相關的老年旅游、老年健身、教育培訓等娛樂服務存在發展機遇。
國信證券研報顯示,社會及其勞動力的老齡化推動銀發經濟產業成熟化,其潛在市場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在生產端,為了使老年勞動力更好地參與生產活動,數字工具和技術的開發和實施加快推進;在消費端,圍繞老年人衣食住行、康復護理的各類消費場景應運而生,老年人健身休閑、教育培訓、文化旅游、金融支持等多種多樣的服務需求快速增長。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