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杜雨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全國政協委員,國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曉侖看來,目前,強化工業基礎自主研發、提升工業基礎能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增強產業鏈韌性,十分迫切。
張曉侖表示,作為我國行業基礎共性技術研究的重要力量,原工業部門一大批科研院所是我國工業基礎相關技術領域的技術歸口所,涵蓋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工藝與裝備、質量基礎技術、關鍵基礎材料等工業基礎領域,主要承擔行業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同時也是高校基礎研究與企業產品開發、產業化、商品化之間的橋梁紐帶,為行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張曉侖介紹,1999年以來,242家科研院所轉制成為科技型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營壓力,有些院所迫于生存壓力,對投入大、周期長的基礎性、公益性、前瞻性、高風險的共性技術研發關注度逐步減少,研發能力逐步減弱,銜接科技界與產業界的紐帶功能相對弱化,對我國工業基礎能力提升與自主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工業基礎能力提升與轉制院所的發展。特別是2019年8月份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更是明確提出要“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轉制院所的科研及考核模式有了顯著變化,回歸公益屬性,為我國產業基礎研究等方面發揮作用。”張曉侖在《強化轉制院所能力建設,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提案中,就相關問題提出建議:
一是支持轉制院所整合匯聚行業創新資源,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議組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支持轉制院所牽頭組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統籌行業創新資源,打造戰略科技力量,重塑創新體系,為工業基礎提供更多原創技術。完善政策環境,引導支持轉制院所牽頭聯合國內高校、上下游企業形成協同創新機制,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支持轉制院所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希望加大對轉制院所承擔的重大任務攻關項目和基礎研究的資金支持。對于替代進口產品給予專項稅收優惠政策,為轉制院所積累科研實力、穩定資金來源提供保障。從國家戰略、政策上支持轉制院所承擔更多的國家重大研發項目,面向近期、中期、長遠等發展需要,引導他們開展緊迫性、前沿性、基礎性、顛覆性四性技術研究,為未來行業發展做好技術儲備。
三是提供寬松的創新環境,為轉制院所營造久久為功的創新生態。給予轉制院所寬松的創新環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完善試錯、容錯機制,消除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在激勵機制等方面給予轉制院所領導干部更多話語權。大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和創新創造精神的優秀企業家,戰略科技人才,具有科學家素養的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等四個梯隊的人才隊伍。
(編輯 田冬 喬川川)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