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趙子強 姚堯 任世碧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今年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主基調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重要抓手之一,“新基建”再次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話題。《證券日報》記者近日采訪梳理了兩會代表委員關注度最高的新基建各細分領域,并就其前景進行展望。
大數據等多領域引熱議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是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最為關注的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在節能減排領域的應用。他表示,在其熟知的智慧軌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新基建領域,存在大量的智慧能源調節需求和機會。而數字節能平臺的建設有利于能源系統高效與安全運行,進一步保障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議政府加大新基建領域數字節能體系建設力度;鼓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促進新能源建設及節能減排力度,增加節能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5G和大數據等新基建的投融資制約問題是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的重點關注話題。她表示,首先,新一代信息技術更新速度快、迭代周期短,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不確定性風險較大,影響社會資本進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其次,國家對政府隱性債務和非標融資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各級政府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增量投資受限;最后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盈利模式存在不確定性。
新能源汽車領域,車聯網作為數字化新場景,面臨巨大的安全挑戰,這一領域得到全國政協委員、360創始人周鴻祎的密切關注。據360車聯網安全實驗室統計,國內25家車企的53款在售智能網聯汽車中,360公司共計發現漏洞1600余個。為此,周鴻祎建議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數字空間碰撞測試”長效機制,強制要求在我國銷售的智能網聯汽車通過“數字空間碰撞測試”,建議汽車行業盡快搭建一套以汽車安全大腦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態勢感知體系,實現汽車安全實時全程“可見、可控、可管”。
在傳統的新基建定義以外,新基建是否還需要納入其他新領域?周鴻祎委員表示,目前網絡安全已升級為數字安全,亟待將數字安全納入新基建。近年來,網絡攻擊已經從虛擬世界影響到現實世界,關鍵基礎設施、城市、大型企業成為網絡攻擊的首選目標,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數字安全投入占比依然較低。為此,周鴻祎建議將網絡安全升級為數字安全,打造覆蓋所有數字化場景的數字安全防范應急體系,應對云安全、數據安全、供應鏈安全等挑戰。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更為關注老基建與新基建的融合發展。他表示,現代物流體系是實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證,產業鏈供應鏈是暢通國內國際經濟循環的關鍵。他認為,供應鏈效能提升是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核心環節。他建議,加快發展融合型物流新基建,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提升中國供應鏈效能,促進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三領域投資或超2200億元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新基建”具有涉及領域多、涵蓋范圍廣、經濟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支撐,通過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筑牢基礎,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
2022年“新基建”將如何發力?西部證券宏觀策略首席分析師張靜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基建”成為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從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三大領域估算,今年投資規模大約在2210億元左右。
首先,5G領域。翟美卿在提案中建議,在提高適度超前基礎設施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方面,要統籌布局集約開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體物理空間“硬設施”建設,推動5G基站等公共設施共建共享共用。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表示,今年是5G應用規模化發展的關鍵之年,2022年將新建5G基站60萬個以上,基站總數今年年底達到200萬個。
張靜靜認為,2021年仍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三大運營商5G投資建設高峰期,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預算合計達3406億元,其中5G投資1847億元,同比增長5%。保守估計2022年5G投資仍會有大約1700億元至1800億元的規模。
其次,數據中心領域。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認為,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尚處于初級階段。結合近期相關部門在發展數字經濟上的規劃和布局,馬新強建議,進一步明確中部地區在發展數字經濟上的定位和功能。“期待工信部能進一步加強整體規劃與協調,支持中部地區打造國家級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應用創新中心”。
2月17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多部門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同時在算力樞紐內進一步規劃設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具體承擔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標志著“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
科智咨詢《中國IDC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IDC業務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984.7億元,同比增長可達33.3%,預計2022年大數據中心領域投資規模將達230億元。
第三,人工智能領域。全國政協委員、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建議,加快推動工業傳感器和通信協議兼容適配,以技術改造和新技術強化數據支撐能力;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依托,探索數字科技與工業制造知識融合推動數智化的新路徑;基于真實企業需求場景,降低開發成本和培育壯大數字科技服務商。
“艾瑞咨詢《2021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十三五’期間(2016年至2020年)人工智能上市公司資本性開支占營收比重平均為4.9%,按照這一比例粗略估算,2021年人工智能領域投資規模為93億元,預計2022年投資規模為166億元至180億元。”張靜靜稱。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