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冷翠華
人民網開展的2022全國兩會調查結果顯示,“健康中國”的關注度位居第九位。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過程中,保險業大有可為,要從多方面促進商業健康險與健康管理融合。
他同時指出,要進一步發揮保險在三次分配中的功能作用,推進共同富裕早日實現。對當前社會廣泛關注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周延禮建議,明確商業養老保險是具有長期保障功能的特殊養老金融產品,單列一類并給予較高的稅延額度。對近兩年快速覆蓋超1億人的“惠民保”產品,周延禮提出,要重視發展中的三大挑戰,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推動健康險從“保疾病”向“促健康”轉變
近年來,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快速發展,在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周延禮介紹,2021年,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8803.6億元,同比增長7.72%,賠付支出4085.3億元,同比增長39.85%,并為參保人積累了1.3萬億元的長期健康險風險準備金。
他建議,應從五個方面來促進商業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融合,共同助力我國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具體來看,一是明晰醫療數據開發、開放和共享的規則與標準。深入研究和確定醫療數據的產權確權與歸屬,原始數據、脫敏數據等不同類別醫療數據的開發、開放和共享規則;保險機構用于產品開發、挖掘醫療數據的規則與標準;確定數據糾紛的內部處理規則與制度規范等。
二是構建醫療行業數據信息共享平臺。據周延禮介紹,目前,保險機構主要通過行業數據共享平臺和一些第三方數據源獲取風險數據,從而達到自身的風控目標。他建議,下一步在政策上給予保險機構更多支持。比如,由政府牽頭建立統一的居民醫療信息平臺,推進數據共享平臺擴容,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打通傳統醫療機構和醫保、保險機構之間的信息交互通道,打破現有的信息壁壘。
三是鼓勵保險機構與公立醫院深度合作。“從常態化解決醫保、商保在醫療領域的支付問題著手,切實解決保險機構在利用醫療數據促進醫療險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問題。”周延禮表示,應進一步鞏固在抗疫中形成的將醫保和商保納入互聯網醫療支付的成功經驗,將脫敏數據對保險機構開放,滿足其開發新產品的需求。對醫療原始數據可以有條件的開放。
周延禮表示,目前,我國公立醫院掌握了大比例的醫療資源和用戶診療觸點,但其與保險機構合作意愿不足。鼓勵公立醫院與保險機構在商保產品形態設計、用戶引導、診療、藥品、理賠、數據等領域深入合作,豐富商保種類,提升用戶就醫和保險理賠體驗,最終提升商保在整體醫療支出中的覆蓋率。
四是醫保試點引入商保運營控費,鼓勵價值醫療。比如,在醫保費用支付的改進上,周延禮表示,可探討保險機構參與DRG(疾病診斷分組)試點或其他支付端合作的可行性,保險機構有能力也有動力在醫保支付方式轉型中深度參與,協同主管部門提供基于真實數據的分析優化建議,協助醫保實現從承擔醫療費用向鼓勵價值醫療的轉型。
五是鼓勵多維度產品創新。當前,保險產品同質化現象較嚴重,部分險企將重心放在營銷端,忽略了自身在風險定價上的核心價值。因此,要立足于擴大覆蓋面,運用“大數法則”來分散風險;要立足于保障實際醫療支出,將醫療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商業健康險保障范圍,要立足于合理的利益激勵機制,通過區別定價和費率浮動等方式,實現從“保疾病”到“促健康”的轉變。
更好地發揮保險在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當前我國商業保險發展迅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推進器和穩定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保險業提供保險金額12146.2萬億元,全行業賠付支出1.56萬億元,較好地發揮了保險保障的功能作用。例如,“大病保險”覆蓋人數已達到12.2億人,超5535萬人受益,保險的年度支出超過500億元,有效保障了個體不會因重特大疾病而陷入貧困,有助于推動共同富裕和社會的平穩發展。
“在實現三次分配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保險是重要的分配機制和保障機制。”周延禮表示,要進一步發揮保險在三次分配中的功能作用,推進共同富裕早日實現。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將保險制度納入三次分配的整體發展格局和框架體系中。由政府主導,在三次分配的運行機制、制度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確指示,建立商業保險的精準保障和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商業保險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在財政和稅務方面加強對商業保險的支持。對商業保險在三次分配方面所做的產品創新研發費用予以稅前扣除,在普惠型商業保險面世時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同時,適當提高納稅基數,將個人用于購買商業保險的支出(包括但不限于健康險、車險、長護險等)在納稅前扣除。
三是加強部門間的合作。周延禮表示,商業保險的發展,往往涉及多部門之間的合作。例如,健康保險的發展涉及醫保局、醫院等,為進一步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更好地適應三次分配的機制,建議在保險相關的部門間建立協調機制,成立工作小組,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有機統一的功能作用。
提高商業養老險稅延額度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養老保障問題更加凸顯,也備受社會關注。周延禮表示,加快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可以有效緩解我國養老保險支出壓力,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
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首先要明確第三支柱的定位。周延禮認為,第三支柱應當與第二支柱協同發展,在覆蓋人群、優惠政策、資金管理等方面緊密銜接,共同建立起有效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提升整個體系保障水平。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考慮到一般金融產品不具備風險保障和長期領取功能,因此,要對商業養老保險的稅收遞延政策作出專門安排,建議借鑒美國第三支柱發展經驗,明確商業養老保險是具有長期保障功能的特殊養老金融產品,單列一類并給予較高的稅延額度,比如,明確給予個人每月2000元稅延額度僅用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周延禮表示。
三是穩步推進養老金融改革,豐富第三支柱產品。周延禮認為,應研究統一的養老金融標準,體現資金安全性、投資長期性和領取約束性等特征,確保養老金融產品具有“長期投資長期收益,價值投資創造價值,審慎投資合理回報”的特點。同時,在條件成熟時,建議研究給予養老金融業務參與主體一定優惠政策。
惠民保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近兩年,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指導、保險公司商業運作、與基本醫保銜接的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快速發展,業界稱之為“惠民保”。目前,全國已有60余家保險公司在27個省參與了超過110個項目,總參保人數超1億人。
周延禮表示,惠民保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三方面挑戰。一是目前大多數城市的項目啟動時間不長,經驗積累少,如果保障方案設計不合理、數據積累分析不充分,很可能出現不可持續的問題。二是部分地區的項目在宣傳方面存在問題,如對保障責任的介紹不夠準確,過分強調最高保障額度。三是部分保險公司在理賠等方面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周延禮表示,要繼續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通過多樣化的產品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同時,惠民保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求保險公司要落實好相關監管要求,優化產品設計,科學制定保障方案和費率,加強業務回溯,發揮自身服務和專業優勢,確保惠民、可持續。監管機構對盲目搶占市場、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也要堅決采取監管措施。
(編輯 才山丹)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15:15 | 海爾智家一季度業績穩健增長 AI創... |
15:15 | 最高法:加強對涉新就業形態民事糾... |
15:10 | 中國重汽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龍... |
15:08 | 蘭石重裝下屬兩家子公司入選甘肅省... |
15:07 | 皇氏集團一季度扣非凈利同比增長超... |
15:07 | 安旭生物2024年報解讀:穩健經營筑... |
15:05 | 上交所首單“實驗室經濟”科技創新... |
15:04 | 可口可樂一季度實現營收111.29億美...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