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新形勢下,我國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我國自主創新、產業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雙循環”發展戰略備受外界關注,也成為兩會的關鍵詞和熱議話題。這給我國制造業和進出口產業轉型和發展提出新思路,資本市場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作用凸顯。
企業創新轉型帶動“雙循環”
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我國需繼續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同時積極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而從全球價值鏈來看,我國高技術產品研發制造能力欠缺,缺乏出口競爭力。這意味著我國需要努力推動國內技術創新,實行進口替代戰略。此外,我國出口方面正實踐出口轉內銷、跨境電商等新思路,繼續釋放內循環潛力。在這一背景之下,具有創新能力的規模型企業的拉動作用也不容忽視。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將注重人才培養和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進一步把科技創新轉化成生產力。中國制造業要在全球展示自主品牌的影響力。我希望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的研發中心。在拉內需、促循環上我們國家有一些政策上的調控,以實現產品技術升級。在好的環境下,企業應該抓住機遇,真正掌握核心科技,與地區建設相結合。”
作為市場微觀主體的企業,它們正深刻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和意義,積極參與進來,借勢發展。無論是不是外向型企業,都立足于國內巨大市場和戰略縱深,提升產品服務的品質。同時,企業正在加速轉變動力,讓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變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并注重借力資本市場來進行資源整合,優化業務布局,推動數字化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化是大趨勢,新基建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十四五’期間,產業的發展迎來新機遇。當前,國民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而新基建的到來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此外,新基建還將持續深化場景互聯網的建設,場景互聯網和智能供應鏈將會是零售企業的投資風口。我們希望能夠在“新基建”的加持下,加快推進倉儲物流供應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并與運營商等合作方推進5G在零售領域的戰略應用和創新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認為:“企業要利用好雙循環下的機遇和資源,比如借助海南自貿區、一帶一路等平臺,積極走出去向外部創造價值。面對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企業應洞察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并設計相應的高質量產品。且企業也要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創造新的商業模式。這樣可以提升品牌價值和服務競爭力,同時提高消費便利性,真正做到激活消費需求,帶動雙循環。”
資本市場發揮優化資源配置作用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這是一個至少影響未來15年的戰略布局,而資本市場大有可為。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下,我國正面臨經濟發展階段的一個巨大歷史機遇,可以從需求側來拉動供給側的制造業升級。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客觀上要求我們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這個過程中進出口的落腳點是通過從全球范圍配置產品和要素,讓雙循環相互促進,一方面滿足國內不斷升級的需求,同時間接推動國內制造業的升級,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移動。對于國內的制造業來說,巨大的內循環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后盾,能幫助企業在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時渡過難關,為補齊自主創新能力短板贏得時間。”
他認為:“資本市場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存量資本規模巨大,在保持經濟合理增速的同時,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們要實現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從產業層面來講,我們面臨著進行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的歷史性任務。這就要求資本市場發揮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用市場的力量去把創新活力激發出來,把產業運行效率提起來,把發展動力轉到創新驅動上。”
實際上,從供給側改革開始,我國就在逐步為資本市場發揮更大作用掃清制度障礙,如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國資監管從管資產變為管資本。資本市場可以讓資源要素的循環更加順暢,進一步提升銷量和優化結構。
王鵬表示:“資本可以發揮資金導向作用,刺激提高核心技術自給能力。比如可以發揮創投基金、科創板等的平臺作用,幫助優質科創企業進行市場化融資。在消費需求側,資本市場可以通過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選擇,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從而提升國內居民的消費水平,促進國內大循環。在推動國際循環方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有助于便利進出口和跨境投融資活動,促進要素資源全球優化配置,深化國際合作。”
(編輯 李波 孫倩)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