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報道組 吳曉璐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科技監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張野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兩會帶來了“關于修訂《證券投資基金法》、明確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持牌管理的建議”的提案,建議修訂《證券投資基金法》(以下簡稱《基金法》),明確對私募基金管理人設立行政許可,實施持牌管理,同時將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納入《基金法》規制。
據悉,自2013年私募基金納入證監會監管以來,私募基金行業取得快速發展,在促進社會資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科技創新、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6萬家,已備案私募基金9.68萬只,管理規模15.97萬億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累計投資于境內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新三板企業股權和再融資項目數量達13.2萬個,為實體經濟形成股權資本金7.88萬億元。
“近年來私募基金已成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但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問題和風險日益凸顯。私募基金行業具有顯著的金融屬性和風險外溢性,但尚未實施牌照管理,法律法規層面無準入門檻和退出要求,監管抓手嚴重不足,已成為金融監管的最薄弱環節之一,極易引發監管套利。”張野表示。
今年1月份,為進一步加強私募基金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控私募基金增量風險,穩妥化解私募基金存量風險,提升行業規范發展水平,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通過重申和細化私募基金監管的底線要求,讓私募行業真正回歸“私募”和“投資”的本源,推動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促進行業規范可持續發展。
張野表示,在我國金融體系中,銀行、保險、證券等傳統金融機構設行政許可實行牌照管理,互聯網金融機構經過專項整治后基本實現市場出清,少部分納入牌照管理,地方金融組織實行屬地監管和牌照管理,唯獨私募基金行業實行事中事后監管,無行政許可,大量不具備資質的機構和個人利用這一短板和洼地,紛紛涌入私募基金行業,金融亂象叢出,風險不斷爆發。目前私募基金已成為金融監管的“洼地”“短板”“漏斗”。從境外情況看,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普遍對私募基金管理人實行注冊和持牌監管。
張野認為,我國私募基金領域的法律為《基金法》,但《基金法》對私募基金不設行政許可,僅要求私募基金登記備案,且不適用于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監管執法手段不足。所以,張野建議,修訂《基金法》,明確對私募基金管理人設立行政許可,實施持牌管理,同時將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納入《基金法》規制。
(編輯 李波 才山丹)
19:21 | 宇新股份: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 |
19:21 | 瑞爾特:將持續推進搭建完善的銷售... |
19:21 | 朗科科技:截至2025年4月20日股東... |
19:21 | 華綠生物:公司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原... |
19:21 | 西部牧業:截至4月18日股東總數為2... |
19:21 | 博匯股份: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 |
19:21 | 遠望谷:截至4月18日股東總戶數為6... |
19:21 | 眾捷汽車:目前公司暫未有人形機器... |
19:21 | 沃森生物:公司目前有6款產品處于... |
19:21 | 回盛生物: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 |
19:21 | 眾捷汽車:產品已進入奔馳等20多個... |
19:21 | 金現代: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