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2021年全國兩會臨近,《證券日報》記者通過采訪兩位首席經濟學家,以及一位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發現,關于全市場注冊制改革、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資本市場制度型對外開放等話題最受關注。
全市場注冊制改革
預計兩會后提上日程
2月2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注冊制采取試點先行的原則,目前科創板、創業板已經分步實行了注冊制,證監會將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評估,待評估后將在全市場穩妥推進注冊制。
“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全市場注冊制改革頂層設計已經確定,預計全國兩會之后,可能會提上日程,穩步推進。”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注冊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降低融資成本,使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在推動全市場注冊制改革的過程中,需要關注以下四個關鍵問題:
第一,關注良性市場機制的形成。注冊制的成功在于降低優質企業的融資約束和融資成本,這就要求市場有甄別優質企業的機制,即投資者投資優質上市企業可以獲得超額回報,投資劣質上市公司將承擔虧損的風險。通過這種自我篩選機制,可以確保上市公司群體的質量,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為優質企業融資的能力。
第二,關注市場紀律機制的形成。要形成良性的市場機制,金融中介機構必須就位,形成外部約束機制。應該鼓勵中介機構在信息披露、治理結構和退出機制等方面發揮“啄木鳥”的功能。
第三,關注機構投資者的形成。機構在甄別優質企業方面較個人投資者有明顯的優勢,可以預料的是,機構投資者占比越高,市場分化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國資本市場也就更加成熟。
第四,關注長期投資者的形成。長期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穩定的基石,也是市場的穩定器。由于長期投資者資金規模通常較大,其基本特點是逆向思維,在市場低位建倉,高位調整配置結構,有利于降低市場波動率。
加大力度
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
“以更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2021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提出,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供給與服務創新力度,推動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盡快落地,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
“目前,制約我國資本市場更快更穩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機構投資者占比還不夠高,而更多地引入境外成熟機構投資者是一條見效快的途徑。”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發展高質量的機構投資者。
一是在國內存量資金方面,首先,考慮到企業自身基本面與投資回報是長期資金主動入市所考慮的核心因素,未來可以通過穩定投資者長期資金的回報預期,使保險資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機構投資者入市數量不斷增加。其次,考慮到部分機構投資者入市仍面臨一定的環境束縛,例如投資范圍、比例和考核時間等硬性指標問題,未來可進一步適當放開社保、養老金等機構資金的入市限制,持續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在機構投資者充分享受經濟增長過程中新興行業所帶來的附加價值的同時,金融市場的供求關系將更為穩定,“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機制也將更加完善。
二是在增加外部增量資金方面,可以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引入更多境外機構投資者。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偏平穩,且資本市場估值相對較低,外資在高回報的吸引下持續流入中國。在此背景下,未來可以堅定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持續完善和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暢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要素資源自由有序流動。通過加強與境外資本市場監管機構的溝通和政策協調,推動境外長期資金增加對我國資本市場的配置,使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享受到我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魏鳳春表示,資本市場不斷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一大背景是中國居民財富的增長需要通過資本增值來獲取收益。機構投資者主要包括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高質量發展,主要是投資業績的穩定,收益和風險要匹配,個人投資決策和公共決策要互相匹配,另外,就是研究質量和風控質量要及時跟進。
“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不同的投資者有不同的目的,因而他們的投資風格也不同;在合規合法的前提下,能夠生存下來的投資者都是高質量投資者。”沈明高認為,一個好的資本市場需要能夠給投資者帶來長期可預期的回報,需要有中長期資金參與;但一個成熟的市場也需要短期的交易者,因為這是市場價值的發現過程,投機或套利交易的目的恰恰是為了消滅投機或套利。沒有了短期交易者,市場流動性萎縮,定價波動范圍大,長期投資者也不會參與其中。
制度型對外開放
可從三方面進一步推進
去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碩果累累。今年,資本市場制度型對外開放仍備受期待。2021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積極推進跨境審計監管合作,同時加強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
魏鳳春認為,資本市場制度性開放是相對于政策性開放來講的,今年大概率在一個新的領域或層面推出,之前的對外開放是在一些原有的制度上進行優化。未來希望外資能在中國養老金市場發力。從品種來看,我國債券市場比股票市場開放相對慢一點,未來應該加快推進債市開放。
章俊表示,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既是對前期對外開放成果的肯定,也對未來新發展格局下的開放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可在以下三方面進一步探索:
一是對內放寬準入門檻,在資本市場做好“引起來”。在資本市場層面,研究逐步統一、簡化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和方式。例如,統一準入標準,優化入市流程,鼓勵境外機構作為中長期投資者投資我國債券市場。通過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的市場準入,推動企業國際化融資,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
二是對外加強資本開放,推進“走出去”。當前我國也有較多的對外投資需求,未來可以拓寬商品和股指期貨期權品種開放范圍和路徑,持續完善和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同時,通過增加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簡化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放寬金融業市場準入條件等,使交易主體更加多樣化,擴大人民幣作為結算計價貨幣的應用范圍,不斷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地位。
三是在制度和監管上,做到“放得開、看得清、管得住”。未來需要加強跨境審計和國際監管執法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同時,通過進一步暢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要素資源自由有序流動,加強與境外資本市場監管機構的溝通和政策協調。在監管細則上推出更為詳盡的要求,保障融資效率和融資安全。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