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14名兩會代表委員建言,“加速軍工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防工業創新發展”和“構建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呼吁加快軍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工作,推進國防工業創新發展;建立健全國家主導、統籌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
構建三級管理架構
航空工業集團是2018年列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的唯一軍工企業,承載著軍工央企改革首發試點重任。航空工業集團制定了試點改革方案,采取了一系列工作舉措推進試點工作。
在突出管資本方面,圍繞航空強國戰略定位,聚焦主責主業。重組構建若干個新型航空產業集團,構建出“集團總部—新型產業集團—新專業公司”三級新管控架構和產業結構;以資本運營加快結構調整。多渠道引入社會資本,發揮上市平臺、基金公司的支持作用,構建“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的航空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
在優化管資本的方式手段方面,充分利用資本的力量,加大對航空技術創新和新業務培育方面的投資強度;推動實現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全覆蓋、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和崗位分紅權激勵全覆蓋、軍工領域特殊人才優待全覆蓋;將航空工業上市公司作為投資公司試點工作的主力軍,按照既定戰略規劃進行重組整合及市場化運作,達到利用資本市場壯大主業發展的目標。
在強化管資本的支撐保障方面,加大授權放權,強化公司治理。建立“賦能型專職董事隊伍”,完善董事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構建集團公司“大監管”體系。
結合前期開展情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工作尚存在以下問題:試點主體功能定位有待進一步明確;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理順;管控模式還需進一步探索,授權放權還不夠充分;運營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普遍缺少金融投資、股權管理、決策信息化等資本運作人才,科學有效的風控體系有待加強;資本金不足、改革成本高、配套政策不健全等問題依然存在。
加大國有資本金投入力度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兩會代表委員建議,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有效發揮功能作用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劃清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權責邊界,在試點上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能授盡授,將企業經營的自主權真正盡量完整地授予試點企業,如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審批等。
加大對航空工業集團國有資本金投入的力度,使其有能力快速完成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推動國家優化國防裝備科研管理體制,解決定價審價機制、超墊支和提前投入事后補償認定等問題,提高自主投入的積極性;建立“航空科學技術國家實驗室”,設立“航空新技術探索計劃”,增強我國航空工業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產業發展與市場化金融手段結合。應支持并簡化試點企業設立市場化產業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審批程序,通過組建投資軍工行業的基金,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和放大效應,讓更多持續健康的長期性資本和創新資本流向軍工領域。
制定差異化的考核體系。按照“管資本”的要求,建立適應試點企業的差異化考核體系,重視“服務國家戰略、優化調整國有資本布局”等指標。在考核周期上考慮投資公司并結合軍工集團的特點,年度考核以軍品任務的完成為主,經濟性指標的考核以任期考核為主,以年度考核為輔。協調相關部委,在試點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
支持對試點企業董事及高管實施股權激勵。試點企業作為整體改革工作的龍頭,要進一步強化激勵約束,激發經營活力,建議支持對試點企業董事、經理層和核心骨干開展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措施,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
構建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
航空工業集團兩會代表委員還指出,我國亟須建立健全國家主導、統籌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加強航空應急救援戰略力量。
圍繞“三重”任務、突出西部地區“三防”需求以及中東部地區“三救”需求,建立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
提升我國航空應急救援裝備國產化水平。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到2030年我國約需2000架直升機用于應急救援。針對需求量大、國產率低、產業布局分散的現狀,應強化國家在發展航空應急救援裝備的主導地位,統籌國家航空應急救援產業發展戰略,發揮央企骨干作用,提升自主保障能力的同時調動地方企業和各類社會資源,共同打造國家級航空應急救援產業平臺。
努力提升我國航空應急救援裝備制造能力。國家加大支持,優先發展一批重載、遠程、高原、多用途救援飛機平臺,著力發展智能化、無人化、精準化關鍵技術。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