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平臺,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始終將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核心任務之一。近年來,深交所通過完善制度機制、搭建交流平臺、優化融資環境等多方面舉措,助力民營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增強市場信心,為民營經濟注入新動能。
相關數據也進一步驗證了民營經濟已成為深市資本市場的重要支柱。截至2025年3月末,深市民營上市公司數量達2181家,占深市上市公司總數的76%;市值合計22.65萬億元,占深市總市值的69%。
在新興領域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2024年,深市民營上市公司依然展現出穩健的經營能力和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深市民營上市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23萬億元,同比增長2.02%;截至4月15日,深市共582家民營企業披露2024年年報,上述公司去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25萬億元,同比增長6.62%;累計實現凈利潤4199億元,同比增長約1%。
從行業分布來看,深市民營上市公司在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形成顯著的產業集群效應,占比超過七成。2024年以來,新上市的民營公司中,超過五成集中在先進制造、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領域,顯示出民營經濟在新興領域的強勁發展勢頭。
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千億市值龍頭企業,成為深市民營企業的標桿。這些企業不僅在各自領域占據領先地位,還通過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此外,深交所通過“成長新啟航?民企百舸競中流”業績說明會主題周活動,為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搭建了高效的溝通平臺。主題周期間,有近百家深市民營企業召開業績說明會。
此次民營企業的積極參與,既體現了對自身發展戰略的堅定信心,也映射出深交所服務民營經濟的平臺樞紐功能。深交所通過搭建專業化交流平臺,有效架起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溝通橋梁,助力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規范度與信息透明度,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深市公司創新主體地位凸顯
創新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近年來,深市民營上市公司在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和專利積累方面持續發力,凸顯了其作為創新主體的領先地位。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深市民營上市公司累計研發投入3475億元,同比增長3.98%,研發人員總數超過120萬人,專利數量超過68萬個。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也體現了其在推動科技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注冊制改革的推進,也進一步激發了民營企業的創新潛力。在注冊制下新上市的公司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90%,涌現出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伊犁川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這些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的支持,加速了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具體來看,杭州微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2024年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綠色低碳和智能制造領域,開發電動執行機構、無框力矩電機等新產品,并成功實現量產。公司新增授權專利11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新增軟件著作權4項,研發投入占比達4.07%。
惠州市華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在汽車電子領域跑出智能化“加速度”。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達101.58億元,同比增長42.33%;歸母凈利潤6.51億元,同比增長40.13%。其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三大領域的技術迭代和產品升級,使其HUD、車載手機無線充電等產品連續多年蟬聯中國市場份額第一名。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聚焦高密度光互連領域,實現了多芯低損插芯、光柔性板布纖方案、高速光模塊等技術突破,展現了其在AI算力需求爆發背景下的創新實力。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7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8.46%。
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憑借高端彈簧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連續兩年實現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公司與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華晨寶馬等國內外知名品牌車企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并進入國際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全球化采購系統。
深交所通過完善融資工具、優化債券融資支持機制、引導長期資金配置等舉措,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近兩年,深市支持166家民營企業上市融資,首發募集資金1532.6億元;支持258家次民營上市公司再融資,募集資金2229.9億元。同時,深交所發布深證民企50、深證民企成長等指數,進一步增強市場對民營企業的價值投資共識。
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支持與市場環境的雙重助力下,深市民營企業有望在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和市場拓展中實現更大突破,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12:05 | 衛龍魔芋爽官宣代言人 借勢“魔芋... |
12:04 | 技術重塑城市發展模式 北京等21個... |
12:04 | 合富中國與冠捷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
12:04 | 眾興菌業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20.02... |
12:03 | 金晶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64.52億元 ... |
12:03 | 金徽股份一季度營收凈利均實現雙位... |
12:00 | 核心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運達科... |
11:31 | 深藍G318無憂穿越版正式上市 推出... |
11:31 | 2時40分42秒!全球首個! |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