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近日,摩根士丹利、瑞士銀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銀”)、德意志銀行等多家外資機構集體發聲,表達三大核心研判:估值優勢顯著、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科技創新邏輯強化,在多重優勢支撐下,中國市場具有明顯韌性。
具體到A股市場,高盛最新研報預計,MSCI中國指數、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仍分別隱含11%、15%的上行空間;摩根士丹利研報建議,投資者在全球投資組合中逐步調高中國A股的比例。
看好中國市場前景
近期,多家外資機構發布最新研報,看好中國市場前景。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付思4月11日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A股市場表現或將優于港股市場。原因在于,A股對國內政策刺激更為敏感,且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較小。
對于海外資金的倉位,付思表示,年初以來,全球主動型基金和海外對沖基金在此輪AI行情驅動下有小幅加倉,但整體依然處于歷史低位,可賣出空間有限,下行風險較小。中長期來看,全球配置型資金在A股市場有回流和輪動的可能性。
此外,外資機構也認為目前A股估值較低,具有更高的韌性。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表示,當前,滬深300指數和全部A股的靜態市盈率為11.7倍和13.8倍,分別較五年均值低0.7個標準差。目前A股市場的股票風險溢價仍比長期均值高出1.7個標準差,接近歷史最高水平。放眼全球,當前滬深300指數的估值較之MSCI新興市場(剔除中國)指數有12%的折價,溢價低于21%的歷史平均水平,“較低的估值水平可能使得A股市場具有更高的韌性”。
政策組合拳效果顯著。自去年9月下旬以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出臺以及經濟數據向好,讓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不斷提升,外資對中國股市的配置意愿已顯著回暖。
德意志銀行集團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斯蒂凡·霍普斯近期表示:“A股ETF在去年9月份和10月份刺激政策公布時資金流入顯著,政府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明確支持以及DeepSeek的崛起,都引起了散戶投資者還有機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
外資機構也關注到“穩股市”政策“組合拳”的實施效果。付思表示,從信心的支撐上來講,這一輪中央匯金等“國家隊”資金買入已經穩定了市場情緒,長期來看,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也將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尤其是中國養老金的權益投資比例目前仍處于較低水平,未來或將釋放出更大的潛力。
從投資策略來看,對全球投資者而言,A股市場與其他市場有較低相關度,呈現良好的防御性。聯博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朱良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歷來主要由內部因素驅動,因此成為境外投資者分散風險的較好標的。整體來看,當前中國市場的估值比較低,還有很多現金流健康的優質企業,這些因素讓中國股票市場很有吸引力。”
聚焦科技、消費等板塊
對于投資主線,外資機構主要聚焦AI、消費、高股息等板塊。
路博邁基金首席市場策略師朱冰倩認為,雖然近期科技板塊調整幅度較大,但中國正處于科技轉型的長期背景下,新質生產力仍是政策重點,因此中長期看好中國科技股后市的表現。
付思表示,建議關注受益于內需的消費板塊(如服務互聯網、醫藥)和高股息個股。她解釋稱,高股息的個股依然受到海外投資者青睞,近期上市公司回購也變得更為積極,投資者防御配置需求顯著增加。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副總經理郭鵬稱:“在科技創新、綠色能源、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國正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和增長潛力。”
此外,銀行業仍具配置吸引力。高盛中國金融行業分析師楊碩表示:“當前A股和港股銀行股的股息率為4%至6%,對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者具備吸引力。如果銀行能夠加大分紅力度,股息率會更有吸引力,或觸發估值重估。”
孟磊建議投資者在“價值”和“成長”兩者之間進行戰術性再平衡。大盤股可能在短期內因其相對較高的防御性而跑贏市場。在行業偏好方面,孟磊表示,戰術上看好受益于國內政策利好的行業。
23:49 | 緊抓半導體市場復蘇機遇 韋爾股份... |
23:49 | 勁仔食品持續推動健康大單品戰略 ... |
23:49 | 多元化業務協同發力 浙江龍盛去年... |
23:49 | 國電電力去年凈利潤創新高 擬派發... |
23:49 | 金價上漲疊加產能擴張 多家黃金上... |
23:49 | 東北制藥:2024年歸母凈利潤增長14... |
23:49 | 涉嫌短線交易 華設集團董事被警告... |
23:49 | 伊之密全球化腳步堅定 2025年戰略... |
23:48 | 多舉措應對市場挑戰 消費電子企業... |
23:48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新茶飲行業“... |
23:48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9只債券基金披露... |
23:48 | 3月份個人房貸利率保持低位 貸款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