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寇佳麗
三季度以來,廣州市、深圳市、天津市等多地圍繞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出臺新政,加速推動工作落實。
例如,9月4日,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于廣州市商務局官網發布《廣州市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提出“促進內外貿規則機制對接”“促進內外貿市場渠道暢通”等多方面舉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思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推進,不僅能夠減少企業在不同市場間運營的障礙,降低交易成本,還能增強企業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多地積極行動,體現了地方政府對于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深刻理解,以主動作為促進國內國際市場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用好兩個市場
拓展成長空間
作為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直接參與者和實施者,企業的經營活動構成了內外貿一體化的微觀基礎。從內容上看,多地新政引導并支持企業用好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拓展企業成長空間。
比如,8月6日,深圳市商務局印發的《深圳市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工作方案》提到,“推動外貿企業對接國內專業市場、大型商超、商圈步行街、電商平臺、直播平臺、工廠折扣店等,豐富出口產品內銷渠道”,“支持內貿企業采用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采購、離岸貿易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全球市場‘含深度’”。《廣州市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若干措施》也提出“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支持內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呂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將為傳統產業帶來顯著拉動作用,通過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多種方式,傳統產業領域的企業與產品都能更方便地進入國際市場,從而擴大銷售規模、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
同時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對企業自身也有實實在在的好處。呂越分析稱,部分外貿企業往往因資產專用性高、對外依賴強等問題面臨較大市場風險,而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有助于降低企業的市場轉換成本,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生較大波動時,企業可以迅速在國內市場進行調整。此外,兼顧兩個市場,也意味著內外貿企業能看到更多資源與發展機遇,利好企業成長。
強化服務保障
加大金融支持
“無論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只要其產業鏈或價值鏈延伸到國內外要素市場、產品市場,其生產經營活動就能在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發揮作用,企業取得的成績也將被視為一體化的重要體現。”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也因此,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各項配套措施的服務保障尤其是金融服務對各類企業的大力支持。
當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開拓海內外市場環節仍然面臨一些融資難題,融資成本高、融資渠道有限、跨境資金流動與結算較復雜等問題,僅憑中小企業自身難以很好解決。對此,多地新政也給出了針對性舉措。
例如,《深圳市貫徹落實〈關于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工作方案》明確提出,“支持依托前海、河套等戰略平臺,在離岸金融、跨境金融、外匯管理改革等領域先行先試。在依法合規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依托應收賬款、存貨、倉單、訂單、保單等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為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提供金融支持。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銀行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提供外匯結算服務”。
談及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實,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建議各地有效宣傳政策信息,通過不同渠道將新舉措及時、準確地傳達給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確保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另一方面,相關方要勇于創新,根據企業規模、行業特點和發展階段來設計差異化的金融支持工具,精準支持大中小企業。
20:15 | 金天鈦業持續推進“一體兩翼”戰略... |
20:10 | 網翎衛星上網機保障神十九返回艙高... |
20:09 | 持續深耕晶體設備領域 晶升股份2... |
20:01 | 5月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ST新... |
19:36 | 合肥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市青聯... |
19:17 | 英集芯: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07000股 |
19:17 | 風范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31790... |
19:15 | 揚電科技:電力設備制造行業整體需... |
19:15 | 經緯輝開:公司將子公司新輝開原有... |
19:15 | 巨星科技:本次對等關稅對行業格局... |
19:15 | 天娛數科:公司跟宇數科技沒有合作... |
19:15 | 道氏技術:單壁碳納米管因其卓越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