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郭冀川)7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介紹了在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方面,以及促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面的具體舉措。
四方面支持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我國已經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2萬家。金壯龍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堅持服務和管理并重,發展和幫扶并舉,特別要擦亮“專精特新”這塊金字招牌,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具體有四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方面,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支持力度。出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聯合財政部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
金壯龍介紹,因為專精特新企業很多參與到大企業的供應鏈,大企業一般是鏈主企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是這類企業的配套專家。我們聯合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攜手行動,中央企業在產業鏈當中很多是鏈主企業,我們鼓勵中小企業參與當中。此外,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專精特新。
第二方面,加快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力爭到2027年,實現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率先實現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化服務供給,支持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和能力,大力發展“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
金壯龍說:“‘小’就是小型化,‘快’就是快速化,‘輕’就是輕量化,‘準’就是精準化,這些有助于降低轉型成本,讓更多中小企業敢轉、會轉、轉得好。”
第三方面,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我國已經培育了200家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將再培育認定100家左右。同時,支持各地聚焦縣域經濟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培育省級集群。
第四方面,構建優質高效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發揮市場化服務機構作用,統籌推進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加快建設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推動國家、省、市、縣四級服務網絡互聯互通,匯聚整合政務、市場等各類服務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切實幫助企業降本、提質、增效。
新興產業要培育壯大
未來產業要超前布局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領域新賽道不斷涌現,各國都在進行前瞻性謀劃和布局。金壯龍說:“從工業和信息化系統來說,我們要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聚焦綠色、智能、融合,鼓勵支持企業率先布局、持續投入,構筑未來發展的新優勢,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具體來看,金壯龍介紹,新興產業要培育壯大。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約13%,成長空間和潛力巨大。對5G、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等優勢產業要加快強鏈延鏈補鏈,進一步增強技術優勢,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對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氫能、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要繼續用好國內大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系統推進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產業生態建設,培育一批生態主導力強的領軍企業,形成更多能夠引領產業升級的新興支柱產業。
同時,金壯龍表示,未來產業要超前布局。今年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教育、科技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聚焦六個未來——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六大方向,對未來產業發展作出前瞻性部署。
金壯龍說:“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這六個方向,特別聚焦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科技、原子級制造、深海空天開發等領域,實施一批科研攻關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產品,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建設一批企業孵化器。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開發典型應用場景,探索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培育更多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編輯 王江浩)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