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2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有關情況。《條例》經國務院第23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條例》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第一部專門的法規,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義。《條例》重點就明確體制機制、規范交易活動、保障數據質量、懲處違法行為等諸多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為我國碳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開啟了我國碳市場的法治新局面。《條例》的出臺對我國“雙碳”目標實現和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的碳市場是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制碳市場)、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自愿碳市場)組成,強制和自愿兩個碳市場既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互補銜接、互聯互通,共同構成了全國碳市場體系。
趙英民介紹,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兩年半以來,總體運行平穩。但是作為一個仍處于起步階段的新生事物,和發達國家成熟的碳市場相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的地方。《條例》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就當前碳市場存在的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一是逐步推行免費分配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碳配額分配方式。《條例》明確,配額分配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逐步推行免費分配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方式。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并逐步提升有償分配比例,這樣有利于控制碳排放總量,使碳價更真實地反映碳減排成本,更好地發揮市場作用,從而推動“雙碳”目標實現,也提升我國碳市場在國際碳定價當中的話語權。
二是建立市場穩定機制。《條例》將市場調節需要作為制定碳排放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的重要考慮因素,開展市場調控,平衡市場供需,防止碳價格失控等市場風險,為保障碳市場健康平穩有序運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是對豐富交易主體和產品作出規定。《條例》規定,碳排放權交易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范圍,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目標研究提出,報國務院批準后實施。碳排放權交易產品包括碳排放配額和經國務院批準的其他現貨交易產品。
趙英民表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1年7月份正式開市,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兩個履約周期,第一個履約周期是2019年至2020年,第二個履約周期是2021年至2022年。目前看,實現了預期的建設目標。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就目前市場的建設和運行狀況,趙英民也公布了一組數據。一是市場活躍度和第一個履約周期相比,第二個履約周期有明顯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到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第二個履約周期成交量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19%,成交額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89%。二是碳價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由啟動時的每噸48元上漲至每噸80元左右,上漲66%左右。第二個履約周期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參與交易的企業占總數的82%,比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近50%。
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納入了發電行業,對于市場關注的擴容情況,趙英民表示,《條例》對確定行業覆蓋范圍和重點排放單位相關的工作程序進行了明確,未來將堅持穩中求進、先易后難的原則,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情況,國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體要求,綜合考慮行業的碳排放量、數據質量基礎、減污降碳協同、行業高質量發展等因素,優先納入碳排放量大、產能過剩嚴重、減污降碳協同效果好、數據質量基礎好的重點行業。
“擴圍工作將把握好節奏力度,科學合理確定不同行業的納入時間,分階段、有步驟地積極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碳排放重點行業,從而構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趙英民說。
21:28 | 凱盛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5 | 利德曼:目前未與賽納生物建立招商... |
21:24 | 空港股份:第八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4 | 松煬資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 |
21:24 | 慧辰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麒麟信安: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24 | 艾迪藥業: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華泰證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24 | 宇新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4 | 招商銀行:監事會決議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