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2月18日至19日,新春上班伊始,證監會召開系列座談會,就加強資本市場監管、防范化解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
多位與會專家對記者表示,春節過后剛開工,證監會就召開系列座談會傾聽市場各方意見建議,反映了監管決策層充分傾聽,尊重各方意見,共建市場的信號,對于穩市場、穩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監管決策層充分傾聽尊重各方意見
座談會由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和領導班子成員分別主持。專家學者、中小投資者、上市公司、擬上市企業、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私募機構、外資機構等方面代表參與座談。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都參加了第一場專家學者座談會。
“新春上班伊始,證監會就召開系列座談會,說明了決策層對資本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的高度關注。”吳曉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這次是比較廣泛的征求意見座談會。”彭文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過兩年多下跌,中國股市調整幅度已經比較深,與外圍股市形成較大反差,可以說是形勢嚴峻,同時在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新形勢下,資本市場的角色更加重要,其在促進科技創新方面需要發揮關鍵作用。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系列座談會,反映了監管決策層充分傾聽,尊重各方意見,共同探討如何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堅定決心。
“春節假期剛結束,證監會就召開系列座談會,圍繞市場關心關切問題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充分展現出證監會充分傾聽、尊重市場各方意見、回應市場關切的誠摯態度,釋放了關鍵時期共建市場、持續發力穩市場穩信心的政策暖意。”田軒對記者表示,“作為受邀專家,我們在座談會現場充分感受到了證監會新任主席問計于市場、問計于專家、科學決策的態度,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短期亟需穩市場、穩信心
在座談會上,專家圍繞穩市場、穩信心以及資本市場長期健康平穩發展建言獻策,互動熱烈。
吳曉求認為,中國金融體系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資本市場在其中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從國內外經驗來看,市場大幅下跌的時候,僅靠資本市場監管部門一己之力是很難阻止的,各國央行一般都會介入,而維護金融穩定本身就是央行的重要職責。
彭文生亦談及要處理好股市和經濟的關系。他認為,處理好股市和經濟的關系,需要標本兼治。改善資本市場表現的治本之策在于“寬財政、松貨幣”,以改善經濟基本面。同時,當股市陷入悲觀預期主導的負循環陷阱時,需要主動采取干預措施終止股市負循環,而且這樣的干預需要伴隨基礎貨幣的投放,只有基礎貨幣的投放才能持久的增加安全資產的供給,降低市場的風險溢價。
“圍繞當下有效增強投資者信心這一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任務,增加投資回報是首要任務。”田軒說。對此,他認為,以投資者為本、增加投資回報的制度設計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要吸引高成長性、高科技企業上市,增強可投性;也要嚴把IPO準入關,加強上市公司全過程監管,堅決應退盡退,促進市場優勝劣汰。
完善基礎制度塑造良好市場生態
加強監管,用嚴刑峻法對資本市場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各類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營造良好市場生態,成為與會專家共識。
“要實施嚴刑峻法,對嚴重欺詐發行上市、虛假信息披露,給予毀滅性的打擊。我高度贊同申報即擔責,一定要這樣進行嚴監管。”吳曉求說。
田軒亦提出,要切實加大對于資本市場違法違規監管的懲處震懾力度。雖然新證券法已將財務造假的處罰上限大幅度提高。但客觀上來看,相比于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內部交易和操縱市場等帶來的超高額收益,目前的行政處罰力度仍然有進一步加強的空間。未來,應進一步推動促進刑法和證券法的同頻共振,嚴打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
“這其中很重要的,是繼續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對涉案簽字律師、注冊會計師、保薦人等進行更嚴厲的追責,從源頭上斷絕中介機構瀆職的可能。”田軒說。
彭文生認為,嚴監管尤其加強中小投資者保護有助于A股中長期健康發展,但在當前市場預期弱的時候,也可能加大投資者對尚未被處罰企業即將暴露問題的擔憂,可能誘發類似于銀行擠兌的效果,不利于短期穩定市場。因此,對于加強反欺詐、加大退市力度等嚴監管政策而言,重在制度完善以培育好的生態,短期來看需要把握好節奏。
從中長期來看,“要實現支持原創性顛覆性創新的科技金融目標,關鍵是實現私募股權投資與公開股票市場的良性互動,注冊制是其中的關鍵一環。推動注冊制改革走實走深的關鍵是以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為中心來完善一系列基礎制度安排,尤其是要加強反欺詐監管。從大家的發言來看,這是基本共識,可以說是資本市場中長期健康發展的關鍵著力點。”彭文生說。
(編輯 喬川川)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