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1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意見》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對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路徑、重點任務和重大政策都提出了細化方案。
《意見》共包含10個方面33條,明確了分三個階段全面建成美麗中國,分別是到2027年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美麗中國全面建成。主要目標是:到2027年,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展望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點領域實現深度脫碳,生態環境健康優美。
《意見》系統提出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開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萬軍:首先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這是根本。當然,美麗中國怎么美,更多要靠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與提升,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仍然是重點任務,文件也明確了一系列標志性目標。
《意見》明確,到2027年,全國細顆粒物平均濃度要下降到每立方米28微克以下,全國地表水水質、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分別達到90%、83%左右,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成率達到40%左右;到2035年,全國細顆粒物濃度下降到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森林覆蓋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全國自然保護地陸域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不低于18%。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洪向華:《意見》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系與定位。同時,《意見》聚焦美麗中國建設的目標路徑、重點任務、重大政策提出細化的舉措,部署了一些重點任務,這些都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基本遵循。
02:23
美麗中國怎么建?七大重點領域組成路線圖
美麗中國不是空洞的目標,而是由很多具體內容組成的。在這次印發的《意見》中,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七個重點領域。專家介紹,這些重點領域的選擇綜合了多方面的因素,既考慮了未來工作的重點,也兼顧了目前存在的短板,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明確的路線圖。
這七大重點領域分別是:推進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山川建設,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其中,前四項內容涉及組成生態環境的要素和領域,后三項內容則與我國的各個區域和地方相關。這些重點領域的選擇兼顧了多方面因素,比如區域重大戰略是我國經濟、產業和人口集聚的重點,是美麗中國建設的主戰場。所以,《意見》提出要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黃河流域等5個區域重大戰略為重點,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而農村生態環境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突出短板,與人民群眾的期盼仍有較大差距。《意見》提出,要統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和黑臭水體,建設美麗鄉村。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萬軍:美麗中國建設系列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載體,從要素和領域方面將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美麗中國建設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要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推動國家重大戰略區域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城市和區縣要一市一策、一縣一策,積極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鄉村。
專家介紹,《意見》強化了正向激勵,充分激發美麗中國建設的內生活力。尤其是突出了對地方改革創新、企業綠色發展和公民廣泛參與的激勵,比如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綠色創新,推進生態綜合補償,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等。通過實施全民全社會行動,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共建共享。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