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1月12日,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據海關統計,202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23.77萬億元,增長0.6%;進口17.99萬億元,下降0.3%。
“總的看來,去年中國外貿經歷了風雨洗禮,取得了進出口規模穩中有增、發展質量優中有升這樣來之不易的成績。”王令浚這樣說道。
外貿運行總體平穩
具體看,去年我國外貿主要呈現出6個方面的特點,包括外貿運行總體平穩,四季度向好態勢明顯;經營主體活力充足,民營企業主力作用增強;產品競爭優勢穩固,出口動能豐富活躍等。
其中,王令浚介紹,2023年我國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強。一季度為9.69萬億元,到二、三、四季度都在10萬億元以上。到第四季度又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強,同比分別增長了0.8%、1.3%、2.8%,12月份達到了3.81萬億元,這是一個月度規模的歷史新高。
從經營主體看,2023年,我國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突破60萬家。其中,民營企業55.6萬家,合計進出口22.36萬億元,增長6.3%,占進出口總值的53.5%,提升3.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企業連續5年穩居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企業數量占比達到86.2%,再創新高,穩外貿主體地位更加鞏固。此外,王令浚提到,我國出口的自主品牌產品中,66.4%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民營企業持續推進品牌建設,在品牌創造、品牌管理、品牌效益上不斷取得實效,提升了“中國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
王令浚表示,外貿穩定增長的支撐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穩外貿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二是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優勢,三是每一個外貿經營主體的辛勤努力。
其中,從穩外貿政策角度看,2023年,各地方各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外貿促穩提質的相關工作部署,在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等方面,拿出了一些硬招實招。海關也就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加工貿易持續高質量發展等,采取了不少有針對性的具體支持措施。各種政策落地見效,紅利持續釋放,有力穩住了外貿基本盤,激發了新動能。
“新三樣”出口首破萬億元
2023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整體表現比較低迷,外需的疲弱對我國出口也形成了直接沖擊。對于去年的出口情況,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從數字上看起來,出口增速相比前幾年確實有所放緩。但更要看到我國的出口是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不僅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也保持了份額的整體穩定,更在增長動能、區域格局等方面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彰顯了強勁韌性和綜合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船舶、家用電器的出口分別增長35.4%和9.9%。出口動能體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邁進。
從汽車角度看,去年我國汽車出口大幅增加,對此,呂大良表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不斷推進。我國汽車產業堅持不懈開展科技創新,構建完整產業鏈供應鏈,汽車產銷量屢創新高,相應出口規模也在逐步擴大。2021年、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連續邁上了200萬輛、300萬輛臺階。2023年更是跨越了兩個百萬級臺階,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
“這里特別要說的是,我國大力推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出口為產業增添鮮明亮色。當前,我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全年出口177.3萬輛,增加67.1%,這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呂大良說。
展望2024年,王令浚認為,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進一步推動外貿穩增長需要克服一些困難、付出更多努力。但同時更要看到的是,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不僅沒有改變,而且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還在源源不斷集聚增多。相信隨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和高水平開放穩步推進,我國貿易發展新動能將加快培育,外貿外資基本盤將持續鞏固,進出口穩增長、提質量、增效益的基礎將進一步夯實。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