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潮品”正在迎來新空間。
據新華社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具體從消費市場來看,會議提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優化消費環境。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由此,國貨“潮品”們大概率將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市場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消費市場正在加速恢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0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實現總額4.3333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6%,同比增速是自下半年以來的最高值,并且呈現出持續提升態勢。從絕對金額來觀察,是3月份以來的新高,尤其是在去年基數抬高的背景下,今年10月環比修復更加明顯,進一步推升了同比增速的表現。
從品類來看,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中,汽車大類表現明顯,10月汽車類零售達到4132.2億元,絕對金額在年內保持在4000億元以上的高位,較上年同期增長11.7%;從12月以來的高頻數據也呈現明顯走高跡象。
同時,日用品大類表現明顯,10月當月實現銷售金額599億元,保持在年內高位水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意味著日用品消費的韌性較強。
再如服裝鞋帽針紡織品大類,10月當月實現銷售金額1191.2億元,同比上漲了4.4%,連續3個月同比上行。
與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相對應的物價指數也呈現出季節性上行的特點,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CPI數據,衣著大類環比上漲0.6%,服裝環比上漲0.6%,鞋類環比上漲0.2%。如果以2018年12月為基期100,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環比增速進行推算衣著價格指數可以發現,2023年年內走勢在符合季節性波動的基礎上,與上年同期的差值不斷加大,代表著對于衣著大類的需求相較于供給更強。
國貨自強
此種局面給了國貨們更大的成長空間。
而國貨們本身也正在逐步掌握市場主動權。據歐睿數據測算,2020至2022年我國護膚賽道品牌集中度持續提升,CR10從31%提升至35%,2022年TOP10護膚品牌中國貨占比32%,自2020年以來國貨份額持續提升,主要得益于珀萊雅、薇諾娜等品牌的快速增長。此外,前100名中,相宜本草、HBN、夸迪、潤百顏等國貨品牌均實現超過20%增長,本土品牌勢能整體向上。
據星圖數據,在2023年雙十一天貓美妝榜單,珀萊雅力壓一眾外資品牌登頂,薇諾娜排名TOP5同比提升1名,自然堂、可復美位列15、20名;抖音護膚珀萊雅、韓束力壓國際大牌位列1、2名,彩妝品類國貨彩棠、VC美妝、花西子等持續霸榜。背后是國貨以更高效的組織實現產品創新和精細化營銷,帶動銷售放量和品牌力提升,或許也受益于平價消費趨勢。
在服飾市場,國貨品牌的銷量增幅尤為突出,唯品會數據顯示,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波司登、雪中飛、鴨鴨等國貨品牌領跑羽絨服市場,雪中飛銷量同比增長72%。
在運動市場,凱樂石創始人鐘承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今年營收增速接近三位數,其產品正在走向國際。而凱樂石產品優勢,很大程度上來自新材料研發,背后依托著國內供應鏈優勢。
“Vibram是全球最好的鞋底公司,它的研發中心就在廣州。凱樂石是第一個采用濕地止滑大底的品牌。珠三角是全球制鞋的技術中心,這帶來了技術突破,基本上最頂尖的鞋子都是在東莞研發的。這就是天時地利。”鐘承湛說。他更提到,凱樂石產品在意大利與當地品牌競技,銷量相對領先。
總體來看,政策加持下,國貨將迎來新的增長期。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