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11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組織實施好這項重大民生工程,可以從惠民生、暖民心、增民利三個方面把握好工程的定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切實加強組織實施,下足“繡花功夫”,壓實各方責任,確保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落地見效。
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清單 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工作
據劉明介紹,當前,我國65%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居民主要生活在社區。因此,能否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在“小社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是“關鍵小事”,更是“民生大事”。
為此,《實施方案》提出,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范圍覆蓋各類城市,優先在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大城市推進建設。綜合考慮人口分布、工作基礎、財力水平等因素,選擇50個左右城市開展試點,每個試點城市選擇100個左右社區作為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先行試點項目。
“近年來,一些地方已經開展了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探索。但對于不少城市來講,開展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仍然還是一項‘新生事物’。”劉明表示,比如,建設場地空間哪兒來的問題,普惠服務場景如何統籌設置的問題,怎樣保障高質量服務可持續運營的問題,這是需要不斷通過試點予以解決的。因此,要鼓勵各地先行先試、改革探索、積累經驗。
在劉明看來,開展試點城市建設關鍵在地方。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實施方案》要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高質量編制實施方案,健全完善建設和運營制度,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清單,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督促各地認真做好試點申報和建設工作,盡早形成能推廣、可借鑒的經驗做法和建設運營模式。我想不只是建得好,更是用得好,要長期運營下去,這才是試點的關鍵。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因地制宜建設社區設施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關系到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大力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國球進社區’等工作,引導物業服務企業提供普惠社區服務。”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張雁介紹,2019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各地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增設養老、托育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5.6萬個,惠及居民3800多萬戶。2020年以來,積極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配建群眾急需的“一老一小”服務設施,新建居住區達標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比例從2020年的46.1%提高到2022年的83.2%。
張雁稱,接下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進一步發揮好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的統籌作用,多措并舉、持續推進,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做好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工作。一是全面開展城市體檢,摸清社區設施底數短板。二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因地制宜建設社區設施。三是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助力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據悉,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牽頭推進的城市更新工作,包括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活力街區打造等任務,這些都是實施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的重要載體。
張雁表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指導各地在城市更新工作中,統籌利用存量資源,合理確定建設工程,把社區設施落實落細。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將開展“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完善配套設施,改善生活環境,消除安全隱患。在完整社區建設中,將聚焦“一老一小”服務設施短板,實施老年服務站、托兒所、幼兒園等一批建設項目,銜接15分鐘生活圈,推進相鄰社區及周邊地區統籌建設、聯動改造,加強設施共建共享,拓展群眾身邊的公共服務,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在活力街區打造中,將實施老舊商業區、步行街、老舊廠區等老舊街區更新改造,推動街區功能轉換、活力提升,把騰退出的空間資源優先用于建設公共服務設施,讓群眾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編輯 閆立良)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