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嵐
見習記者 梁傲男
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圓滿閉幕。通過為期6天的集中展示,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持續放大,參展商的“展品”變“商品”,收獲累累碩果。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成為共識。
自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至今,進博會的“朋友圈”持續擴大。熱鬧的展臺和涌動的人流,彰顯中國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內需潛力。參展者在進博會可以實現一站“逛全球”,一場場簽約發布會帶來了豐富機遇,實現了產業鏈的深度“鏈接”。
展品變商品
展商變投資商
在采訪中,多數企業提到,進博會新品首發平臺為各大參展企業提供了極佳機會。很多產品在亮相后,不僅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而且迅速成為“爆款”。
“連刷四次進博會”的雅培“獲得感”十足。“雅培在往屆進博會上展示的數十項亞洲首秀、中國首秀前沿生命科技中,已有多款突破性創新產品在中國成功落地應用,加速惠及中國患者。”雅培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走進宜家展臺,一系列針對中國本土家居需求的產品琳瑯滿目,宜家中國公關總監金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自2020年開始,宜家已經連續3年亮相新品首發平臺。今年的新品靈感來自中國文化,設計在中國,部分生產在中國,在進博會全球首發后將面向全球市場銷售。
從進博會吉祥物“進寶”到“中國風庭院”,再到今年的“楓涇古鎮”3D樂高模型,樂高展臺吸引著不同年齡段的觀眾。“我們在歷屆進博會期間共發布了24款新品。”樂高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黃國強表示。
費列羅中國區總經理張甦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全方位展示集團豐富多元并不斷拓展的產品組合,多款新品在本屆進博會首秀。此外,費列羅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首個軟糖類新品,彰顯了對中國消費前景的堅定信心。”
達能中國、北亞及大洋洲總裁謝偉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六年來,達能與進博會‘同頻共振’,持續推進本土創新,加快科研成果落地。借助進博會這一平臺,達能已累計將近百款新品引進中國市場。”
從“明星展品”變“優選商品”、從“展商”變“投資商”,為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上海設立了“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推動各類展品在會期結束后高效轉化為商品。搭乘“進博快車”,很多參展企業實現了本土化生產。
意向成交額再創新高
“回頭客”絡繹不絕
通過進博會,中國與全球企業結緣,續寫著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篇章。
記者走訪注意到,八大展館人頭攢動,氣氛熱烈,前來溝通洽談、尋找投資合作機會的參展商非常多。
本屆進博會共有289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有超過3400家參展商和39.4萬名專業觀眾注冊報名,均高于上屆水平。本屆進博會按年計意向成交額784.1億美元,比上屆增長6.7%。
6年來,進博會展示超過2400項代表性首發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4200億美元,凸顯了進博會的“強磁力”。
接受記者采訪時,多家跨國企業高管表示,進博會為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提供了高效對接平臺,為具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扎根中國提供了便捷通道。通過進博會,中國展現了開放與自信,讓世界共享“中國大市場”,推動全球經濟多元化發展和深度互聯互通。
六屆進博會無一缺席的光明食品集團將大部分展品變成商品,進入了集團渠道終端,走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光明食品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屆進博會,光明食品集團的采購金額達25.5億元,涵蓋澳洲牛肉、阿根廷紅蝦、進口水果等產品,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辦理相關手續,盡快將這些產品引入國內市場。”
連續6年參展的麥德龍作為進博會的“老友”,具有進口商和零售商的雙重身份。“本次進博會,我們與愛爾蘭食品局就‘可持續農業食品合作’主題簽約,未來將通過愛爾蘭食品局的平臺,接洽到更多優質的愛爾蘭供應商,就當地水產品、牛肉、乳制品等商品開展合作。”麥德龍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第六屆進博會落下帷幕,各國看到了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堅定信心。11月10日,記者了解到,目前第七屆進博會籌備工作已全面鋪開,已舉辦4場簽約儀式,累計近200家企業提前簽約參展,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在新的一年,進博會將如何開創出貿易合作的新未來,值得期待。
10:03 | 肯悅咖啡進入“千店時代” 全球首... |
10:02 | 佰維存儲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86.46%... |
10:01 | 越秀資本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 |
09:59 | 希荻微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56%... |
09:58 | 連續造假遭重罰 ST錦港面臨重大違... |
09:56 | 多方合力支持“出口轉內銷” 讓外... |
09:56 | 螞蟻數科發布智能體開發平臺Agenta... |
09:55 | 華潤啤酒“扎根土地” 扛起國麥振... |
09:48 | 康隆達發布2025第一季度報告 越南... |
09:46 | 大北農: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 多業... |
09:44 | 光峰科技一季度營收穩健增長 新興... |
09:42 | 曹操出行更新招股書:2024年營收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