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8月2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發表的署名文章稱,“當前,世界發展已進入一個新舊交替的變革調整期,國際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不可控、不可預測因素明顯增多”“總之,我們要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給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既要保持戰略定力,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抓住主要矛盾,辦好自己的事”。
文章稱,十年來,我國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覆蓋我國83%的建交國,遍布五大洲和主要國際組織,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扎實推進六大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和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功建設了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志性項目,有效發揮了重要輻射帶動作用。與共建國家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金融服務供給持續優化,投融資體制機制穩步創新,金融合作空間向縱深拓展等。
文章稱,總之,共建“一帶一路”已經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化為現實,從“大寫意”轉向“工筆畫”,十年來引領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深化,使國內各區域開放潛力得到有效釋放,特別是將沿邊地區從開放“末梢”轉變為“前沿”,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方位開放大格局加快形成。同時,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寫入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機制成果文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功實踐,提升了全球互聯互通水平,推動了國際投資貿易繁榮發展,為變亂交織的國際局勢增添了更多確定性,充分展現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使命擔當,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造福世界的“發展帶”和惠及人類的“幸福路”。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關鍵時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有利因素加速集聚的同時,也面臨著多重風險挑戰。
文章稱,從機遇看,優勢顯著大有可為。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謀和平求發展仍是各國共同心聲,全球經濟恢復發展急需注入新動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發展新機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優勢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過,文章也表示,從挑戰看,風險交織不容忽視。國際形勢更加錯綜復雜。當前,世界發展已進入一個新舊交替的變革調整期,國際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不可控、不可預測因素明顯增多。大國博弈更趨激烈,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特別是個別國家以“去風險”之名行脫鉤斷鏈之實,導致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呈現收縮化、本土化、區域化等趨勢,給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造成威脅。
全球經濟復蘇道阻且長。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經貿投資合作持續承壓,國際市場需求持續不振。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調整的外溢效應影響增大,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風險明顯上升。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體經濟面臨一些困難,金融體系內在脆弱性愈發凸顯,經濟發展面臨的各類風險隱患交織疊加,資本外流、貨幣貶值風險加大,外債成本持續上升,主權債務風險攀升。
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風險增多。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地區熱點問題頻發,部分國家政局動蕩不安,合作不確定性上升;社會治安形勢有所惡化,綁架搶劫、非法武裝襲擊、恐怖主義襲擊等問題凸顯,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問題不斷涌現。
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確保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須解決許多重大問題,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總之,我們要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給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既要保持戰略定力,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抓住主要矛盾,辦好自己的事;又要樹立底線思維,發揚斗爭精神,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于開頂風船,做到臨危不亂、危中尋機、開拓進取、開辟新局。”文章稱,共建“一帶一路”順乎潮流、順應民心,前途無比廣闊、未來無比光明,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朝著高質量發展不斷前進。
共建“一帶一路”已經站在新的起點
共建“一帶一路”已經站在新的起點,正在開啟新的征程。文章稱,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互聯互通合作,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共創發展新機遇、共謀發展新動力、共拓發展新空間,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持續鞏固合作基本盤。深化互聯互通,持續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布局,深化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鞏固穩定提升中歐班列發展水平,提升規則規制標準等“軟聯通”水平。深化貿易暢通,擴大同共建國家貿易規模,鼓勵進口更多優質商品,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場合作。深化資金融通,吸引多邊開發機構、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參與,進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二是穩步拓展合作新領域新空間。深入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不斷加強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領域務實合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深化生態環境和氣候治理合作。加快培育數字領域合作新業態新模式,深化與共建國家在智慧城市、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務實合作,加快建設設施互聯和數據互通的數字樞紐,推動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數字經濟模式“走出去”,提升“絲路電商”國際影響力競爭力。
三是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夯實國內國際雙循環基礎,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暢通安全的陸上通道,優化海上合作布局,著力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推動來源多元化。深化與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融合發展,積極打造重大合作平臺,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長江經濟帶上“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建設,推動“絲路海運”發展走深走實,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核心區高質量發展,統籌發揮好共建“一帶一路”對國內發展的帶動作用。
四是強化境外項目風險防控。狠抓風險防控制度落實,引導境外項目企業落實好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切實做好“走出去”前的風險綜合評估,規范海外經營行為,加強風險源頭管控,前置風險防控關口,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范”。
五是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傳播。深化媒體智庫交流合作,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等各方面資源、渠道和平臺,積極開展互訪交流、聯合課題研究等活動,加強溝通、增進共識、凝心聚力、共謀發展。不斷優化傳播內容,深化中國一帶一路網建設,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開展常態化傳播,以各方能聽懂、能理解的方式,深入闡釋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理念、發展原則、合作方式,充分宣介共建“一帶一路”新成效,共同講好客觀、真實、全面的共建“一帶一路”故事。
(編輯 才山丹)
21:28 | 凱盛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5 | 利德曼:目前未與賽納生物建立招商... |
21:24 | 空港股份:第八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4 | 松煬資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 |
21:24 | 慧辰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麒麟信安: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24 | 艾迪藥業: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華泰證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24 | 宇新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4 | 招商銀行:監事會決議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