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穩步恢復,產業結構調整持續優化。近期披露的宏觀數據環比走弱,但業內人士表示,觀察解讀經濟形勢,既要看清短期的、階段性的“形”,更要讀懂長期的、根本性的“勢”;在看到短期困難挑戰和階段性壓力的同時,更要增強長期發展的信心和耐心。
專家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中不乏結構亮點,服務業快速恢復,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高速增長。8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提出“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凸顯出對穩增長的決心。隨著擴內需舉措落地見效,經濟有望在三季度末企穩回升,全年可以實現5%的增長目標。
經濟運行存在結構亮點
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分析當前經濟形勢,肯定了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同時直面經濟運行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動向,指出,“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從當前來看,經濟運行中出現一些結構亮點。如國內需求穩步擴大,產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投資較快增長,新動能發展壯大,通脹形勢總體穩定等。
“現階段我國經濟不乏亮點,先進制造業和先進服務業等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持續增強。”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接觸型服務業快速復蘇,電影、餐飲、旅游等線下消費場景已恢復或接近恢復至2019年水平,帶動今年前7個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3%,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凸顯。此外,今年中高端產業表現較為亮眼,前7個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5%,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8.1個百分點。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有三方面亮點:一是服務業快速恢復,尤其是餐飲行業,7月份餐飲收入兩年平均增速6.8%,較5月份、6月份進一步提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二是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高的增速,這意味著我國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和升級;三是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上年同期,同時受益于服務業恢復,7月份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8%,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為近兩年新低。
經濟或在三季度末企穩回升
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5.5%,明顯好于去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也是領先的。對于下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對做好下一步工作進行再部署、再推進,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7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加強逆周期政策調節,各部委在會后積極跟進出臺各項擴大內需的具體政策。央行和財政部已經在總量和結構層面加大了宏觀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各地優化房地產調控政策都正在進行中。目前中國經濟依然在筑底過程中,各項政策起效需要一定時間,市場和投資者需要有更多耐心。
市場人士認為,要實現全年經濟目標,下半年需要從擴內需、提信心、優化供給入手。
首先,宏觀政策著力擴大總需求,需要財政、貨幣、產業和地產政策協同發力。財政政策方面,羅志恒表示,加快專項債發行進度,同時根據經濟形勢適當使用專項債結存限額,進一步拉動基建穩增長。此外,可以進一步優化減稅降費舉措,降低企業享受減稅降費的門檻和成本;地方政府也可以發放消費券,激發居民消費欲望和潛力。
貨幣政策方面,降準降息仍有空間。明明認為,在8月份MLF降息后,預計后續LPR下調以及存量房貸利率調降均有可能較快落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有望進一步發力。
產業政策方面,明明預計,將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地產政策方面,羅志恒表示,一線城市需要調整抑制需求的政策,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如認房不認貸,上調豪宅的認定標準等來降低首付比例。
其次,在微觀上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羅志恒表示,要保持各項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完善《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辦事,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打擊,還要充分肯定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的貢獻,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通過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來明確市場預期,提振信心。
最后,在供給端放松供給約束,打破供給瓶頸。羅志恒表示,供給層面需要放松約束,解除供給掣肘。如隨著旅游業復蘇,酒店、餐飲服務需求增加,需要采取措施為住宿和餐飲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章俊認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雖然面臨一定壓力,但就業整體平穩,無論是城鎮新增就業還是城鎮調查失業率依然維持在合理區間,并沒有偏離年初設定的目標。這就意味著當下逆周期政策更多是為經濟托底,避免潛在宏觀風險的顯性化,未來不會也不必要出臺強刺激政策。預計中國經濟將在三季度末企穩回升,全年可以實現5%以上的經濟增長。
對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信心
近期,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受到市場關注。業內人士表示,相關風險的處置化解都在穩步推進過程中,近期一些優化房地產調控措施已經陸續出臺,國務院第二次全體會議專門強調要“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重點領域實質性化險”。相信后續在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領域將有更多實招硬招落地見效。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對此要有充分信心。
對于房地產而言,羅志恒表示,房地產風險化解主要從供需兩端,供給端要穩住房地產企業現金流,適當情況下進行紓困,需求端則是要調整限購政策,讓房地產市場逐步實現良性循環。
明明表示,從二線城市到一線城市需要逐步減少限購限貸等限制性措施,推進認房不認貸。加大“三支箭”對于優質房企的融資支持力度,持續推進保交樓。加快推進房地產新發展模式,積極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
對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明明表示,由點及面地推動存量債務展期、適度債務置換以及個別債務重組將是主要方向。落實到具體措施,接下來可能會通過發行特殊再融資債等方式來化解地方政府債務。
羅志恒認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要分短期和中長期來看,從短期來看,要以時間換空間,避免出現處置風險引發的風險,要通過一系列財政和金融共同發債來壓降舉債成本,拉長地方債債務周期。財政化債可以要求地方政府盤活存量資產,壓降部分財政無效支出,提高支出效率,同時出讓一部分政府持有股權,通過特殊再融資債券來置換一部分債務等。金融化債可以通過推動銀行、地方政府和地方融資平臺之間市場化和法制化協商來拉長周期,壓降成本,同時也有必要減記一部分、重組一部分債務。
從中長期來看,羅志恒表示,要推動體制機制改革,首先,厘清政府和市場之間關系,界定政府職責;其次,要改革產業體制,中央和地方之間的事權和支出責任要適當上移,減輕地方政府和市縣財政支出壓力;最后,全面推出全過程的績效管理,提高支出績效,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18:03 | 國聯水產2024年實現營收34.09億元 ... |
18:03 | 人社部:擬制定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 |
18:01 | 美的樓宇科技以全鏈路打造iBUILDIN... |
18:00 | 大名城2024年營收41.71億元 地產... |
17:59 | 劍橋科技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A+H”... |
17:59 | 去年股價累計漲幅超56%!江蘇銀行... |
17:58 | 博俊科技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持... |
17:58 | 綠地控股2024年營收2406.4億元 |
17:58 | 旭光電子積極構建全方位電力業務體... |
17:57 | 海默科技2024年核心業務穩健經營 ... |
17:54 | *ST陽光披露2025年一季報 “保營收... |
17:45 | 一季度裝機規模不斷提升 立新能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