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見習記者 毛藝融
過去一周,“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多次提及。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新的支柱產業,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競爭力影響力”。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要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支柱產業。”
資本市場目前已成為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推動產業升級,打造新支柱產業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截至7月31日,A股上市公司已達5240家,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超過一半。從細分領域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等產業集聚效應顯著,科技創新力強。從年內A股新上市企業來看,超九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屬性的企業。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和轉型升級,經濟更注重高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的支柱產業之一,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力量。而多層次資本市場對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支持作用愈發凸顯。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產業體系中的新支柱、產業發展中的新動能。數據顯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已超過13%。
在系列政策的引導支持下,創新資本加速匯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彰顯。Wind數據顯示,以發行日為基準,今年前7個月A股市場共有210家企業IPO上市,其中194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首發募資2320.83億元。具體來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為代表的細分板塊IPO數量和融資額居前,IPO數量分別為57家、38家、30家,首發募資額分別為844.67億元、333.69億元、322.95億元。
“戰略性新興產業往往具有規模效應顯著、競爭力強、科技含量高、創新性強、發展前景大的特點。”在董忠云看來,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并通過技術創新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從A股上市公司來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公司數量居于前列,已超過500家。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要支柱產業。下半年AI、科技產業或仍有較大的投資空間。
從提升我國產業鏈競爭力的角度來看,發展新的支柱產業,對于進一步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至關重要。“要圍繞提高產業鏈控制力,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新材料、信息技術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補短板、鍛長板,提高創新能力,掌握競爭主動權。”董忠云說。
建設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是更好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需求的重要一環。今年以來,不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陸續登陸A股市場,謀求高質量發展。3月31日,“中國工業X射線第一股”日聯科技在科創板上市,首發募資總額為30.24億元。2月21日,“國產高清視頻芯片龍頭”龍迅股份登陸科創板,首發募資總額為11.21億元。
作為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和創新資本形成的重要載體,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據中基協數據,截至6月末,存續私募基金規模20.77萬億元。今年以來,股權投資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作用更加明顯,硬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受資金關注。其中,硬科技投資已成為股權投資市場的共識,很多市場化GP(普通合伙人)從投模式創新到投硬科技。
展望未來,董忠云表示,一方面,通過資本市場賦能,為新興產業企業帶來更多資金支持,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推動相關金融資源向新興產業集中,促進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15:15 | 海爾智家一季度業績穩健增長 AI創... |
15:15 | 最高法:加強對涉新就業形態民事糾... |
15:10 | 中國重汽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龍... |
15:08 | 蘭石重裝下屬兩家子公司入選甘肅省... |
15:07 | 皇氏集團一季度扣非凈利同比增長超... |
15:07 | 安旭生物2024年報解讀:穩健經營筑... |
15:05 | 上交所首單“實驗室經濟”科技創新... |
15:04 | 可口可樂一季度實現營收111.29億美...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