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楊笑寒
7月24日至25日,中國證監會召開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平臺企業常態化監管水平,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對此,多位受訪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說,平臺經濟治理發展趨于成熟,未來還需常態化監管明確制度紅線,構建健康的平臺經濟發展生態,進一步發揮平臺經濟對拉動就業、推進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積極作用。
平臺經濟治理趨于成熟
今年以來,對平臺經濟的促進與規范被多部門屢次提及。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平臺企業座談會,聽取對更好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意見建議。同日,據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調研了解平臺企業發展情況,梳理了一批典型投資案例。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提出“要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7月24日至25日,全國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召開,會議強調,“牢固確立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并重的指導方針,完善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常態化監管機制”。
“完善平臺經濟的監管經歷了一個逐步探索試錯,而且不斷反饋優化的過程,這跟平臺經濟自身作為一種新發展范式的特殊性息息相關。”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平臺經濟打破了過去單個企業主體獨立核算、獨立運營的企業成長路徑,是以互聯網技術及平臺作為資源集成、信息集成、數據集成的集成性平臺。它有效聯通消費端用戶和商家,通過多方的賦能服務、賦能體系以及相應的平臺治理體系為平臺上所有的主體提供需求的滿足。
“這樣一種發展方式也意味著平臺企業在經濟和社會影響力層面遠超過去的單一企業。當前,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事實上是由平臺型企業借助商業化手段來實現的。這也是近期多部門大力整肅平臺經濟,有效引導平臺經濟發展方向的一個底層原因。”陳端表示,“經過在治理手段、模式和路徑上一步一步的探索,目前對平臺經濟的治理已經越來越成熟了。”
“規范是為了平臺企業更好的發展,也是為了引導平臺企業將經營重點放在賦能實體經濟。”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平臺經濟的違規行為已經基本通過整改得以糾正,但未來還需常態化的監管來防止平臺利用自身支配地位不正當競爭。”
常態化監管需明確預期
透明、可預期的常態化監管制度是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重要前提。就如何進一步完善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常態化監管機制,多位專家認為,關鍵在于設立負面清單,設立明確的制度紅線和主體監管責任。同時,企業也需優化自身治理,從而降低監管成本,為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增質提效。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需建立合規機制,一方面構建負面清單,讓平臺經濟明確制度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另一方面,平臺經濟企業的健康發展還要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健全有效監督機制,這是平臺經濟長期發展的關鍵。
盤和林表示,常態化監管的核心在于建章立制,明確紅線,例如紅綠燈投資案例的推出等。如果制度紅線不明確,平臺企業就無所適從,抓不住發展的方向。如果法規沒有落地,那么法治規則就形同虛設。
陳端提醒,常態化監管還需明晰主體監管責任,強化監管協同機制。從業務設計層面,包括工信部、證監會、網信辦在內的多部門都對平臺企業有一定的干預權利,但由于不同部門的關切點和導向性有所不同,導致目前的監管協同機制仍需強化完善。
隨著平臺經濟邁向發展新階段,平臺經濟在促進行業轉型、增加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繁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陳端認為,通過優化平臺經濟的監管規范,帶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可以釋放平臺企業對高知高技人才的吸納空間。此外,通過數據賦能、流量賦能、技術賦能等,平臺經濟可以幫助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通過帶動中小微企業發展拉動更多社會就業。如平臺企業有龐大的運營團隊,可以拉動“零工經濟”,例如外賣騎手、在線直播、自媒體創業等就業形式,對就業有多重效果的激勵。
陳端還表示,在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云數據、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而平臺企業很大程度是研發、運營、應用這些技術的中堅力量。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有助于產業鏈的固鏈、保鏈、強鏈、延鏈,推動中小微企業連點成鏈,在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助力地方特色產業集群的孵化成長方面,平臺型企業也有其自身的價值。
(編輯 喬川川)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