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7月7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3》,報告分析認為,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
報告認為,在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向好的同時,消費需求拉動工業及服務業的回升,以及在電能替代以及終端用能電氣化方面各種政策的推動下,預計2023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6%左右。預計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區域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偏緊。
洛克資本合伙人李音臨對記者表示,綠色電力的發展正在得到更多的推廣和應用,同時,火電也將逐步向清潔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轉型,以適應市場需求和環保要求。“火電+綠色電力”的結合將成為未來電力發展的趨勢之一。今年市場關注度極高的虛擬電廠,就有眾多傳統火電企業投資布局。
顯然,火電企業和綠電企業有進一步融合趨勢,而今年綠色電力的裝機容量和投資“溫度”也同樣火熱。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6.7億千瓦,同比增長10.3%。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5億千瓦,同比增長38.4%;風電裝機容量約3.8億千瓦,同比增長12.7%。1月份至5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2389億元,同比增長62.5%。其中,太陽能發電982億元,同比增長140.3%;核電269億元,同比增長66.5%。電網工程完成投資1400億元,同比增長10.8%。
東方金誠綠色金融部助理總經理方怡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綠色能源轉型提速,我國能源結構不斷優化,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斷上升,同時也由于風電和光伏發電具有明顯的間歇性、波動性和不確定性,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消納對我國電網運行能力和調度水平提出挑戰,因此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要兼顧綠色低碳和安全高效兩個重要特征。
方怡向說,這需要統籌推進多元化的能源體系,既要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又要以能源供應安全為前提,發揮好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保駕護航作用;要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統籌分析源網荷儲狀態,提升多能互補聯合調度的智能化水平,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促進電力供需平衡,通過有效的價格信號吸引更多參與方參與需求側響應并受益,驅動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新型商業模式規模化發展。
(編輯 李波)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