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5月20日,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南沙科學城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分論壇在廣州南沙灣濱海會議中心舉行,與會人士聚焦“科產城人融合支持區域協調發展”的主題進行深入研討。
據悉,南沙科學城將加強與廣州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和深圳光明科學城等區域的聯動發展,攜手港澳構建開放通融的創新生態,助力大灣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創中心。
創新主體正在加速集聚南沙,協同創新成果不斷取得突破。目前,南沙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數量分別占廣州市的1/5、1/3,入選廣州獨角獸創新企業系列榜單企業達25家,研發投入強度達5.45%,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不斷健全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為核心的“產學研用”協同攻關體系。
廣州市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揚表示,南沙將搶抓《南沙方案》實施的重大機遇,吸引高端科創資源,集聚一流創新人才,營造一流發展環境,打造世界一流南沙科學城,努力形成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南沙模式”。
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局長、院科創辦主任黃向陽表示,《南沙方案》發布以來,南沙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產業發展增效,促進港澳全面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接下來中科院將繼續謀劃和推動基礎研究領域,海洋科技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南沙的布局和建設。依托明珠科學園的建設,進一步聚集提升中科院在穗的科研力量,在深海、深地、能源和空天科技等領域,全力推動中國科學院各類創新單元,高端創新平臺向南沙集聚,建成空間布局相對集中,科研資源共建共享,學科領域交叉融合,科研人才高度激勵的科教融合資源驅動平臺。
南沙科學城發展藍圖的謀劃者、起草者,中國科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表示,南沙科學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主要載體,南沙科學城應重點關注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
目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等大裝置大平臺都已落子南沙。“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在開采使用方面還可能會有很多新的發現、新的可能,有可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推進南沙科學城不僅僅只講科學問題,也要從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創造等方面思考,打造成為一個綜合性區域。”穆榮平說。
發揮科產城人融合優勢,北京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總經理武文生提出,南沙科學城的建設要以人為本,特別要以科學家為本,吸引和匯聚科學家,特別是青年科學家,并為他們提供事業發展的平臺和成長的通道;要注重創新生態和創新鏈條的一體化的建設,統籌考慮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轉化,形成科學家、企業家和投資家協同互動的新發展模式和機制;要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著力提升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配套,不斷吸引更多人才,使南沙成為新的創新創業高地。
(編輯 何帆)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