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在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發生調整和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市場的開放、穩定與發展,給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機遇與選擇。在3月18日召開的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與會嘉賓將觀點與見解聚焦于“高水平開放”“防范風險”。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現場(圖片來源:全球財富管理論壇)
對外開放有利于中國
也有利于世界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日益深化,為投資者做好財富管理和資金配置提供了新的機遇。“近年來,中國先后推出40多項對內、對外金融開放措施,大幅放寬了金融服務的市場準入。中國債券先后被納入彭博巴克萊、摩根大通和富時羅素等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他表示,到去年底,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資產余額為9.6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1.2倍,其中股票和債券的規模分別為3.2萬億元和3.5萬億元。境外發行人累計在我國債券市場發行“熊貓債”6300億元人民幣。這些都反映了中國債券市場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也反映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金融市場持續擴大開放的信心。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改革開放至今,外資機構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資管領域以及評級、支付領域都有外商獨資公司或在華獨立實體、中外合資公司。而且,外資機構發揮自身特色優勢,為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經驗和活力。
中國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劉金說:“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不斷提升,滬深通、滬港通、中港基金互認、債券通、跨境理財通這些雙向互聯互通機制陸續開通,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國資產、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關系日益深化,為全球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可能。人民幣資產愈發顯示出投資價值,愈發體現出全球資產避風港的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耀斌從貿易角度公布了一系列成果。2022年,中國已經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連續第6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中國服務貿易額自2014年到2021年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二,利用外資規模多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2022年保持在1.2萬美元以上。同時,對外開放也讓世界共享了中國自身發展的巨大紅利。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
史耀斌介紹,新冠疫情發生后,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復工復產,采取有力措施穩定生產和出口,生產總體穩定、出口表現強勁,為各國提供物美價廉的工業制成品,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發揮超大市場規模優勢,積極擴大進口,為改善國際供求關系、促進全球經貿發展做出了中國貢獻。
“中國強有力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居民總體消費規模持續擴大、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為世界產業新技術的變革、孵化和進步,以及經濟新動能的產生、應用和發展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史耀斌說。
完善監管制度
嚴守風險底線
當前,全球在經濟和金融治理領域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政治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一家銀行的倒閉或者一家大機構的一次違約,都可能讓金融從業者的神經緊張起來。
“近期,美歐個別銀行業機構暴露出的風險表明,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快速調整在產生外溢效應的同時,也存在內因影響。”宣昌能說,過去長期低利率環境使部分金融機構習慣于在利率低波動性環境下擺布資產負債,缺乏對利率短期、大幅波動的預期和敏感性。硅谷銀行的資產負債特征使其對利率變化更為敏感并最終引發風險。
宣昌能認為,從目前情況看,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短期內能否明顯回落還存在不確定性,繼續保持較高利率水平可能對銀行業等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造成不利影響,這些都增大了貨幣政策調控面臨的“兩難”甚至“多難”。
“要完善監管制度,嚴守風險底線。”樓繼偉表示,最近硅谷銀行破產事件發生,提示金融市場在貨幣政策變化中受到沖擊,為免于出現系統性風險,美聯儲和聯邦儲備保險公司(FDIC)共同發聲保護儲戶的全部存款安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正在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包括兩會后新設立國家金融監管局,調整和優化監管機構設置與職能定位。我們也將繼續與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合作,共同防范化解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繁榮。”
樓繼偉進一步指出,只有通過不斷改革開放增添動力、激發活力,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才能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面向未來,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必將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更有力促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介紹穩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制度型開放時提出,推動監管規則與國際接軌,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他說:“近年來,我們主動對接國際監管規則新標準,開展銀行業保險業資本監管改革,提升金融體系的穩健性?!侗kU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已經發布實施,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正在公開征求意見。未來我們還將在氣候變化、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編輯 孫倩)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