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作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抓手,2022年專項債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這也令各方更為期待今年專項債進一步“提質增效”。
“2022年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過4萬億元,這當中包括預算安排的和依法盤活專項債限額空間這兩個部分,支持約3萬個重點項目建設。”3月1日,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些項目的建設,發揮了強基礎、補短板、惠民生、擴投資等作用,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安永政府投融資咨詢合伙人譚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地方政府專項債作為新預算法背景下政府舉債的主要途徑,是政府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和保障。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和“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的原則,由專項債拉動的總投資規模更為可觀,突出的省份投資拉動倍數高達9倍。主要通過專項債資金帶動配套融資以及后續延伸產業鏈上的社會資本投資來實現。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在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的影響下,更要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著力擴大有效投資。
許宏才表示,今年,財政部將合理安排專項債券規模,確保政府投資力度不減,更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仍然需要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預計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會達到4萬億元左右,與2022年4.04萬億元左右的實際發行規模基本相當。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份共發行地方政府債178只、合計5761.38億元,發行規模同比上升13.62%。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為3357.53億元,占全部地方債發行規模的58.28%。
截至2月末,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共發行10676.92億元,完成提前下達限額(26220億元)的40.72%,其中新增一般債2407.55億元、完成提前下達限額(4320億元)的55.73%,新增專項債8269.38億元、完成提前下達限額(21900億元)的37.76%??梢钥吹?,新增地方政府債發行節奏整體靠前,發行規模保持較高強度,這有助于更早形成實物工作量,積極發揮穩增長、擴內需、促投資的作用。
在譚營看來,2023年新增專項債限額將較2022年度小幅上漲,整體發行規模或創歷史新高。財政部已提前下達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2.19萬億元,較上年同批額度大幅增長50%。同時,在“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要求下,地方債發行進度較往年進一步加快,進而支持年末及跨年度經濟增長。預計今年專項債整體的發債節奏和2022年相似,即第二季度為發債高峰,多在第三季度形成實物工作量。
就今年專項債的投向領域來說,據許宏才介紹,2023年,財政部將在重點支持現有11個領域項目建設基礎上,適量擴大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持續加力重點項目建設,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在專項債的投向上,一方面要圍繞糧食安全和交通安全,應在水利、農業、鐵路、機場等傳統基建上持續發力;另一方面,則圍繞數字經濟、智慧城市、智能社會,在數據存儲、計算、交換等方面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此外,還要圍繞彌補民生短板、改善居民生活,在市政管網、公交出行、商業網點等領域加大投資,有效發揮專項債的資金屬性和資本化功能,引導經濟結構合理布局。
“預計今年仍會有50%左右的專項債資金投向交通運輸、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傳統基建領域,同時對新能源和新基建的投向占比有望提升。”馮琳認為,著眼于及時發揮專項債資金的政策工具作用,2023年有必要進一步擴大專項債投向領域,進一步擴展到收益性較強的項目。
譚營表示,總體來說,今年將繼續發揮專項債的拉動效應,專項債資金投入及其帶動的總體投資規?;驅⑦M一步提高。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