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11月14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中債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企業標準,這是首次發布綠色金融領域企業標準。目前,綠色債券市場的參與主體逐步多元化,一系列政策對綠色產業的支持范圍顯著擴大、支持力度顯著增加。高度重視并持續開展綠色金融標準建設,全面提升產品服務質量,無疑將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資本市場作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積極落實“雙碳”戰略部署,推動資本流向低碳經濟行業,并已取得一系列顯著進展。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資本市場助力綠色低碳發展將是長期重點工作方向,推進完善資本市場綠色金融相關標準,加強資本市場綠色金融領域雙向開放和國際合作等也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
綠色產業融資明顯提升
深入踐行綠色投資理念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對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實現“雙碳”目標需要資金支持,除政府資金外,市場資金也要及時“補位”。近年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與綠色低碳轉型有機結合,在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融資支持力度的同時,不斷豐富完善綠色產品體系,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在融資端,綠色產業融資明顯提升,綠色債券及綠色ABS規模穩步增長。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按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截至11月14日,A股共有環保類上市公司126家,合計首發募資754.22億元。其中,今年以來,有8家環保領域企業登陸A股市場,累計融資約89.80億元。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低碳綠色產業股權融資環境進一步優化,綠色企業通過IPO、再融資、新三板市場掛牌融資、并購重組等方式募集資金更加高效。此外,資本市場還鼓勵新能源、節能環保領域的科技創新企業通過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融資,并將新能源產業納入并購重組審核的快速通道,提升并購重組的效率。”
同時,綠色債券市場正處于顯著增長階段。2016年至2019年,綠色債券的年度凈融資規模在2000億元左右;2020年和2021年則分別達到3816億元和4486億元;今年前10個月,凈融資額已達6247億元。截至2022年10月末,國內綠色債券的存量規模合計2.36萬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綠色債券除了規模增長迅速,細分品種也日趨多元,綠色債券項目下的碳中和債、藍色債券等子類已有諸多成功發行案例;此外,同樣具有ESG理念的可持續掛鉤債券、轉型債券等也已正式落地。
東方金誠綠色金融部助理總經理方怡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取得上述成績得益于我國“雙碳”戰略的積極穩妥推進和綠色金融標準和政策的不斷完善。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綠色低碳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帶來巨大投融資需求。同時,監管部門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有利于資本市場對綠色資產標的的識別;綠色財稅、綠色金融政策形成激勵約束機制,降低發行人通過綠色債券融資的發行成本,促進了投資人配置綠色債券等綠色資產的積極性。
在投資端,監管部門加強培育引導,投資者踐行綠色投資理念進一步提升。
具體來看,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修訂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將綠色債券承銷、投資等業績納入MPA考核;銀保監會發布《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引導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綠色金融,積極服務兼具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各類經濟活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起草發布《綠色投資指引(試行)》,引導基金行業綠色投資實踐,培養長期價值投資取向、樹立綠色投資行為規范。
方怡向認為,投資者配置綠色金融資產的積極性逐步提高,構建綠色投研體系和采納ESG策略的專業機構投資者逐漸增多,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的中國機構持續增加,截至2022年6月末,PRI中國簽署機構已達102家,較去年底的83家增長了22.9%。
同時,綠色指數進一步豐富,綠色基金產品的托管量明顯增長。當前,綠色指數包括ESG、氣候轉型、綠色行業主題等多個細分領域,資產類別也涵蓋了債券、股票、多資產領域。
根據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累計發布ESG等可持續發展指數116條,其中股票指數89條,債券指數26條,多資產指數1條,綠色指數體系初步形成。
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統計,截至10月末,在售及存續的綠色金融類理財產品超230只,其中接近30%為混合類產品。明明認為,“這意味著部分資金將可能投入權益市場,可為綠色股權融資提供新的動能。”
證券基金機構也積極參與綠色金融投融資。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2022年10月末,ESG投資基金共299只,存續規模合計2282億元,其中有143只為2021年以來成立。
“資本市場通過不斷拓展綠色投資產品,實現綠色投資價值。”董忠云預計,未來,隨著綠色低碳轉型的穩步推進,綠色指數的投資領域和資產類別將不斷拓寬;現處于發展初期的綠色基金,后續也有較大增長空間,同時金融機構可主動發揮引導作用,創新開發并豐富相關產品。
上市公司環境責任意識提高
ESG信息披露形成規范體系
ESG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企業微觀層面的反映,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配套支撐。近年來,在監管部門的持續推動和鼓勵下,上市公司環境責任意識得到提高,ESG信息披露形成規范體系。
此前,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已發布多項關于綠色信貸、環境信息披露、ESG信息披露的要求與指引性規范文件,以推動企業提高ESG管理水平與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滬深交易所上市監管規則也加強對ESG相關事項的披露要求。
由此,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和水平明顯提升。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4月30日在巨潮資訊網上披露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共有1366家(剔除2022年新上市的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9.42%。
與此同時,ESG所釋放出來的價值與活力,也在以品牌形象、資本投資等形式反哺企業,推動著企業獲得更好發展。
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雙碳”目標牽引下,機構投資者將不再僅聚焦于財務表現,而是更偏好長期價值投資,綠色發展能力將成價值評價的關鍵性影響因素之一,ESG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企業的剛性約束。
在方怡向看來,在監管要求和市場驅動加持下,未來上市公司對ESG相關信息的重視程度將逐步提高,在ESG管理理念、ESG報告質量、ESG實踐等方面均會有實質性提升。
研究綠色債券標準和規則
助力綠色資金跨境流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被列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全社會參與的融合綠色金融、綠色消費、綠色生產閉環的綠色發展生態體系。”方怡向認為,綠色金融將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目標進程的核心引擎之一,充分發揮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三大功能,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強化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拓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空間等五大支柱。
對標“雙碳”目標要求,方怡向分析稱,推進完善資本市場綠色金融相關標準可從四方面發力:其一,可研究和制定建立上市公司ESG報告制度規則,持續強化對上市公司環境和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披露義務的監管。其二,可研究完善綠色債券標準和規則,適時設立綠色債券板塊,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等主體在交易所發行綠色債券。結合國際債券市場發展趨勢,發展社會責任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并將募集資金用于產生良好環境和社會雙重效益的創新品種。其三,可支持基金管理機構以綠色相關指數為基礎,研究開發公募基金等綠色金融產品,引導資本投入綠色低碳產業中。其四,可完善綠色資金的跨境流動機制,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與中國力量,推動中國綠色標準走向世界。
在董忠云看來,下一步,預計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綠色金融相關標準和規則,并不斷加強資本市場綠色金融領域雙向開放,平衡綠色金融業務和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的發展,充分發揮綠色金融在助力“雙碳”中的資源配置和引導作用。
11:54 | 重慶鋼鐵2024年實現營收272億元 |
11:54 | 飛鶴2024年財報:科技引領營收利潤... |
11:53 | 九毛九2024年收入約為60.74億元 同... |
11:53 | 茶百道2024年營收49.2億元 數字化... |
11:52 | 綠茶集團港股IPO獲中國證監會備案 |
11:52 | 廣汽集團2024年自主品牌出口量同比... |
11:52 | 蘭石重裝2024年業績穩步增長 營收... |
11:51 | 武商集團: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 |
11:48 | 2025年電力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 |
11:48 | 浦發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707... |
11:30 | 東睦股份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三... |
11:30 | 百利天恒2024年營收達58.23億元 加...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