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11億美元,同比增長83.3%——今年前9個月,我國鋰離子蓄電池出口額已超過2021年全年水平,成為繼新能源汽車、熱泵機、光伏等之后的又一個外貿出口的“明星單品”。
出口雖在較大程度上依托外需,但很多時候比拼的是內功。專家認為,我國完備的產業鏈、高性價比和穩定的交付能力,不僅有助于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挑戰,還能夠通過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提供更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同時,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茁壯成長,不斷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能源產品在海外熱銷
日前,在寶時得科技有限公司倉儲庫內,南京海關所屬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對163箱、貨值3.4萬美元的鋰電池開展現場查驗。經查驗合格后,該批鋰電池啟程發往海外。
“今年前三季度,蘇州工業園區家用儲能設備出口總值達15億元,同比增長79%,尤其是第三季度同比增長84%,主要出口歐洲市場,包括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等國家。”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副關長顧惠娟說。
在歐洲能源危機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光伏、鋰電池儲能等新能源產品正走俏海外。
“今年以來,我們太陽能光伏組件、逆變器及家用儲能鋰電池等產品的銷量都在翻倍增長。”無錫薩科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家喜表示,公司的外貿訂單大增,僅上半年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產值,原本50%的出口比例也在今年提高到70%,其中近80%都出口到了歐洲。
類似情況,在江蘇并不少見。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江蘇新能源行業代表性產品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分別出口776.4億元、508.3億元,分別增長71.0%、70.8%。
從全國來看,有機構根據出口數據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組件出口累計達121.5吉瓦(GW),同比增長89%。
在靚麗的出口數據背后,是歐洲市場對于節能型產品和光伏等新能源產品的迫切需求,以及對能源結構轉型的普遍共識。今年5月,歐盟委員會公布相關能源計劃提出,到2025年,將歐盟內的光伏裝機容量提高至320吉瓦,并預計到2030年,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600吉瓦,使光伏成為歐盟主要的電力來源。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歐洲的光伏需求,僅有少部分是由歐洲當地的制造商提供,大部分缺口由中國企業來填補。
產業鏈快速響應需求變化
中國企業抓住機遇,從容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需求已不是第一次,這離不開我國完備的產業鏈和穩定的供應鏈。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曹仁賢表示,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實現了大發展,已成為可參與國際競爭并取得領先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從工業硅、高純硅材料、硅錠/硅棒/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光伏輔材輔料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并且在各主要環節均產生了一批世界級的龍頭企業。同時,我國各類新型儲能技術性能指標大幅提升。國家能源局介紹,我國儲能用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十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
“中國光伏產業鏈具備效率、成本和上下游配套健全等顯著優勢,中國光伏企業持續主導全球產業供應格局。”曹仁賢說。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20的企業中,15家是中國企業;在增速超過100%的12家動力電池商中,11家是中國企業。
在電暖器行業,業內人士指出,我國供應鏈細分完整且成熟,在產品研發過程中主打的環保低碳理念,也契合了海外的消費趨勢。
“近年來,中國外貿企業創新意識明顯增強,創新資源豐富、研發市場轉化率高、創新應用性強的優勢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完整的優勢也隨之進一步放大。這對中國外貿在國際環境日趨復雜背景下依然保持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
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外貿經營主體更有活力,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專家表示,貿易強國建設是貿易大國建設的必然延續,在推動貿易由大變強的過程中,應著力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提升韌性活力。
在建設貿易強國方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表示,建設貿易強國,規模是基礎,質量和效益好、競爭力強、國際分工地位高是重要特征,與貿易相關的產業、投資、貨幣金融、科技創新等是重要配套和保障。
李俊認為,建設貿易強國要著力做好以下工作: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提升貨物出口附加值,著力打造品牌、質量、技術、服務新優勢;繼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構建高標準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進一步發揮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等作用,提升我國服務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此外,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優化發展環境,培植數字貿易新動能新模式新業態。
前三季度,浙江企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出口793億元,增長1.5倍;江西企業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同比增長2.4倍;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在突破3000億元的基礎上,實現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省內全覆蓋,數量居全國第一……今年以來,各地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穩步發展壯大。
“跨境電商不僅是外貿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也是穩外貿的新動能。經過10多年的發展,未來仍有潛力可挖。”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竺彩華說。
“未來,以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為特征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將成為服務貿易發展的新動能。”中央財經大學全球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符大海表示。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