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2020年啟動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迎來收官之年。這場影響甚廣的改革,為國企和各地經濟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響鈴節點臨近,中央企業和各地國有企業陸續交出亮麗答卷。
根據記者梳理,眾多國企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基本完成,改革進入收官攻堅階段。越來越多的地方樣板和全國范例也加速浮現。多地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方面都取得明顯進展;同時在聚焦主責主業,強化內生驅動,提高管理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國資產業鏈潛力也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掘。
拆解本輪改革的“通關秘籍”,機制革新、資產整合、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等都是貫穿其中的“金鑰匙”,它們成功“解鎖”本輪改革之后,后續深化改革的接力賽也成為市場新期待。
體制機制革新
中工國際是國機集團旗下核心成員企業之一,公司近年來啟動了一場風云激蕩的用人制度改革,通過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三能”機制,在約束的基礎上強化激勵,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要像華為一樣凝聚一批復合型人才,整個團隊不再允許有人搭便車,每一個員工都應成為價值創造者。”
這是國資體系落地用人機制改革的一例典型。近年來,相當數量的央企和地方國企推進人力改革,折射出國企改革體制機制革新的力度與力量。
記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逐漸成為更多國資系A股公司的關鍵詞。僅今年10月以來,就有近20家A股公司在公告中明確了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要求所進行的調整,多數案例指向了體制機制改革。
以青海國資委旗下的鹽湖股份為例,今年10月3日,公司發布回購報告書,為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一步完善公司激勵約束機制,調動企業核心骨干人才積極性、創造性,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公司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A股股票,用于公司未來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
光大銀行金融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為,國企改革重在活力。要提高國企活力,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可以視為改革的牛鼻子。
受市場關注的還包括公司制改制、央企董事會應建盡建、基本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等改革。梳理來看,在央企和地方層面均推進順利。
今年8月,“戈壁明珠”嘉峪關政府官網明確,各市屬國有企業(一級企業)外部董事全部配備到位,完成了外部董事占多數改革任務。按照當地部署,市政府國資委從市屬國有企業現職人員中,以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的方式,選拔了116名外部董事人才,建立了外部董事人才庫,進一步規范了市屬國有企業外部董事人才的選用條件和任職資格,確保外部董事人才庫人員充足、穩定。
北京國資系統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外部董事制度是國資體系為建立和完善董事會試點,進一步規范董事會建設工作所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持續推進,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制度正在得到普遍推行。“外部董事選聘更加多元化,并且突出了專家型治理,有利于企業決策的專業化和企業運營的市場化,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進一步增強。”
資產整合
今年年中,湖南省屬國企重組“10并5”,涉及金健米業、新五豐、湖南黃金、華天酒店等6家湖南國資控股上市公司。這場重組整合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影響之深,在湖南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被當地國資形象地稱為“從炒豆子到打豆漿”,在吸納資金、增強競爭力、應對市場風險、支撐地方經濟與民生發展方面都有兼顧。
除了地方國資整體性資產重組之外,不少地方國企集團內部也在加速整合。北京城建集團近年來聯合東城區天街集團成立了京城佳業,使業務輻射到全國9省市。去年底,京城佳業在港上市,成為香港聯交所首家省級國有物管上市企業。
央企同樣沒有缺席資產整合的熱潮。去年12月,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揭牌,被視為央企布局調整、結構優化、專業化整合的標志性成果。自成立以來,這家新央企全力做好深度融合的“后半篇文章”——制定集團發展戰略,界定子企業功能定位,形成集團內部整合方案和實施路徑。同時加快組建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打造一批物流科技骨干企業,提升企業技術牽引和產業帶動能力等。
資產整合并非只做加法,還同步伴隨著瘦身健體。從地方層面來看,不少地方的市管企業主業壓縮,通過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推進“兩非”、“兩資”清單企業清退。從國資企業個體來看,不少主體推進資產騰挪,邁向通往高效之路。
云南省國資委旗下的ST云城,本是一家連虧三年的地產類公司。今年下半年開啟了一場重要的剝離資產運作,公開掛牌轉讓20家下屬企業股權或合伙份額,掛牌參考底價合計高達60億元。公司方面明確,此舉是為了降低有息負債規模,優化上市公司資產結構。
周茂華認為,企業“壓減”處置有利于減少虧損源,解決長期未解決的歷史難題,降低管理成本,將資源聚焦到更有前景的業務上。“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到來,有進有退是最符合產業邏輯的戰略。退的層面,是加大兩非剝離和兩資清退;進的層面,則是瞄向戰略性產業和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爭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的‘鏈長’。”
創新與升級
今年9月,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滿深10井順利鉆進至8333米,幾乎相當于向下鉆穿了一座珠穆朗瑪峰。近些年來,塔里木油田加快挺進超深層,累計鉆探8000米超深井52口,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多次打破我國油氣勘探開發超深工程紀錄。其背后是中國石油持續多年的科技攻關。
在通往自主創新之路的征程中,地方國有資本加速向重點領域集聚。種子被稱為農業“芯片”。今年8月,浙江省種業集團成立,肩負起做強做優做大浙江種業的重任,放大國有資本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浙江近年來大力推進特色品種大省和現代種業強省建設,推動種業發展走在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國資、國企通過多種方式,推進科技攻關和自主創新方面明顯提速。10月24日,統信軟件首屆技術開放日在國家信創園區落下帷幕。這家公司股東既包括誠邁科技等頭部上市公司,也包括北京亦莊、湖北武漢等地方國資,還包括了多地股權投資基金。通過堅持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以統信UOS操作系統為核心,以期為千行百業構建數字基石。
多把金鑰匙“解鎖”國企改革。隨著攻堅之年、收官之年的到來,國有企業正在形成臺賬、鎖定重點、靶向發力,在多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新的突破。這也重構了國企的制度體系和市場體系,提高了國企的活力和效率,提升了國有資本的整體運行質量。
從最新公布的中央企業三季度“成績單”來看,中央企業經濟效益穩步增長,運行質量持續提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9.0萬億元,同比增長10.9%;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1~8月回升0.7個百分點。
周茂華認為,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是落實國有企業改革“1+N”政策體系和頂層設計的具體施工圖;而深化改革則是一場接力賽。多地國資三年行動“響鈴交卷”交出亮麗成績單之后,如何繼續深化改革、持續創新,如何以改革為動力加快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成為對國資體系的新期待。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