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亞迪公告該公司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0.13萬輛,前9個月累計銷量為118.01萬輛,同比增長249.56%。今年7月,比亞迪以超過16萬輛的月銷量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最高的品牌。
“中國制造業正加速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只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一個代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有效市場、有為政府、技術進步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國際競爭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制造業正在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中高端產品的比重逐步提高。
通過埋頭苦干、自主創新,中國制造走出了一條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域在國際上領跑的發展之路。據中國工程院對26類產業的國內外比較分析,當前我國已擁有5類世界領先產業和7類世界先進產業,其增加值在我國制造業工業增加值中占比達41.31%。
“中國造”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
與比亞迪一同崛起的,是中國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8月上旬,寧德時代宣布擬投資約508億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建電池產業基地。這是寧德時代在歐洲投建的第二座工廠,將幫助公司更近距離地服務奔馳、寶馬、Stellantis、大眾等客戶。2022年上半年,寧德時代以70.9GWh的裝機量、34.9%的市占率,穩居動力電池全球第一。
“未來,公司將綜合考慮市場發展趨勢、客戶需求、地方政策、物流條件等因素,科學規劃全球布局。”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加強海外基地布局,保障產品交付及供應等措施,拓展海外市場。
加快在全球市場的拓展,正成為中國制造的“新標簽”。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汽車出口181.7萬輛,同比增長52.8%;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萬輛,同比大增97.4%。東風易捷特、比亞迪新能源、神龍汽車、江淮汽車、一汽紅旗等自主品牌的海外認可度快速提高。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豪言正逐漸成為現實。
“在家電行業,很多我們曾經熟知且備受追捧的國外品牌,有的已從大眾視野中消失,有的逐漸向上游技術產業轉型。現在行業前三名均為中國品牌,中國品牌家用電器已暢銷全世界。”奧維云網研究創新部總經理趙梅梅說。
目前,中國的家電產品暢銷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格力、美的、TCL、海爾、海信、格蘭仕為代表的中國家電品牌聲名遠播。
“中國制造業的體系完備且不斷向中高端發展,正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競爭力持續提高。”中國工程院發布的《2021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中國制造強國發展指數由105.78增長到116.02,充分顯示了中國制造的成長與韌性。
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升級中國創造
從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到涌現出一批世界卓越的大型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以及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中國制造的“源動力”是什么?
完備的體系和完善的配套,不僅降低了成本,還為大規模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提供了條件。
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具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條。世界500余種主要工業品中,我國有220余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如鋼鐵、汽車、手機等。
“機器替代人只是表象,更多的幫助是提高了產品的一致性和質量可靠性。”天風證券相關研究員表示,自動化程度越高,產品的一致性越高,從而不斷推動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另外,全球最大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極大地降低了中國制造企業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我國已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為企業的數字化升級提供了基礎條件。
“數字化轉型正為中國制造業塑造新優勢。”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會長徐洪海說,過去十年,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速度不斷加快、轉型范圍不斷拓展、轉型程度不斷提升,接下來中小企業也要推進數字化轉型。
“中國制造業最典型的特征是在全球產業鏈環節上不斷往上走。”中閱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孫建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制造業從代工起家,逐步從低端代工走向高端代工,再走向自主生產,并且逐步在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實現國產化,從而讓自己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不斷向高端邁進。
一切進步都可以歸于創新。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我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
金融新生態助力制造強國崛起
隨著以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為代表的一系列關鍵性制度創新落地,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極大提高,為制造企業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十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尤其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大大激發了企業家創新積極性。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已形成涵蓋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區域性股權市場、私募股權基金在內的多層次股權市場,以及債券市場和期貨衍生品市場。
一批處于技術攻關領域的硬科技企業、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標桿企業陸續上市。“以上市公司龍頭為牽引,不斷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這也是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體現。”長江證券投行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科創板的設立,對提升高科技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落實國家科技強國戰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微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志堯表示,中微公司上市3年來,在產品開發、市場拓展、產業鏈協同和投融資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中國光伏產業具有全球競爭力,資本市場是背后最大的驅動力之一。”劉志彪認為,下游需求確實為光伏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商業場景,但通過資本市場、資本運作,整個光伏產業鏈形成緊密聯系,共同發展壯大。
2020年至今,已有近40家光伏企業在A股上市,基本涵蓋了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創新驅動下,中國光伏企業在技術先進性、出貨規模等領跑全球,改寫了全球光伏產業的格局。
“科技、產業、金融相互塑造、良性循環的格局正在形成。”科技部副部長李萌指出。對此,有券商經濟學家表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顯著增強,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不同階段企業提供“定制化”融資服務,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培育4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約9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多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它們,是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重要力量。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