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网站-午夜精品亚洲-午夜精品一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欧美一区二区aa大片-欧美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宏觀經濟 > 正文

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上市央企“勇挑大梁”

2022-10-13 08:00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央企是我國經濟的中流砥柱,與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緊密相連,是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

    2022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迎來攻堅之年與收官之年?!秶蟾母锶晷袆臃桨浮钒l布以來,滬深交易所市場總計445家央企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銳意進取攻堅克難,體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長期價值投資凸顯。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國企改革作出重要戰略部署,國企改革目前已進入到全面深化階段。上市央企深度布局國民經濟重要領域,為我國供應鏈穩定作出重要貢獻。而伴隨本輪國企改革的全面推進,央企降杠桿、減負債初具成效,上市央企的資本利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中流砥柱顯經營韌性

    央企科創實力穩步提升

    滬深市場央企的“穩定器”作用繼續凸顯。今年上半年,央企以僅占深市上市公司6.78%的數量,創造了1.38萬億元營業收入和877.21億元凈利潤,分別占深市整體的14.92%和14.33%。2021年,滬市央企實現營收25.67萬億元,凈利潤2.48萬億元,相較2019年而言,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5%和8.2%。

    截至今年9月30日,滬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共有262家,占比一成左右,其中主板238家,科創板24家。滬市央企市值逾15萬億元,在滬市中占比超三成,較2020年初增幅超過7%;深市央企183家,約占深市上市公司總數的6.78%,總市值3.57萬億元,占比11.27%。

    滬市央企近五成聚集在制造業,近三成分布在電力供應業、交通運輸業、采礦業以及建筑業,涵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例如,居于產業鏈上游的中國石油2021年經營業績創近七年最好水平,2022年上半年繼續實現近35%的營收增長;中下游行業中,中國移動打造數字化轉型收入“第二曲線”,收入增長走出拐點突破。此外,科創板上市央企在推動國家科技創新、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發揮表率作用。時代電氣作為牽引變流系統供應商,實現了列車核心系統的國產替代。華潤微的新一代高性能中低壓功率MOSFET產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鐵建重工成功研制了世界最大直徑全斷面豎井掘進機以及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等一系列高性能裝備。

    深市央企在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三大領域特色鮮明,分別擁有企業家數29家、47家、18家,分別占深市央企總數的15.85%、25.68%和9.84%。今年上半年,深市先進制造業央企實現營收1800.07億元,同比增長12.81%,實現凈利潤123.78億元,其中正極材料龍頭當升科技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增幅達到204.92%,凈利潤增幅達到104.06%。同期,深市25家數字經濟類央企實現盈利增長,12家公司凈利潤增幅超過30%,其中軍用電子元器件龍頭振華科技、國防軍工龍頭中航光電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46.98%、35.45%。此外,超過八成綠色低碳行業央企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實現增長,超過四成公司營收與凈利潤齊升,如深耕新能源領域多年的長安汽車,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增速高達238.74%。

    當升科技證券事務部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近年來,公司在國資委黨委、礦冶集團黨委和董事會的正確領導下,深入推進思想觀念轉變、公司治理模式轉變及經營機制轉變。公司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經營業績連續3年實現高速增長。

    “我們先后開展兩輪員工股權增持計劃。實施超額利潤分享機制,使管理層和核心骨干員工保持激情與斗志,克服困難與壓力,在為公司持續創造超額利潤的同時分享公司改革發展成果。”當升科技上述人士表示。

    近年來,央企的科創實力和研發投入得到穩步提升。截至9月30日,科創板央企24家,2021年合計實現營收1162.03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23.73億元。截至2022年6月底,科創板央企總資產、凈資產分別合計3056.12億元和1657.08億元,在全部科創板企業中分別占13.17%和12.15%。此外,2021年滬市262家央企研發支出合計3601億元,相較2019年增長52.6%,年均增幅達23.5%??苿摪迳鲜醒肫笠褏R聚超過1.5萬人的研發人才團隊,累計獲得發明專利超過7000項。

    廣發證券策略研究團隊認為,央企高股息、高分紅的特性,使其具備相對穩健的投資回報率,安全墊可更好抵御市場沖擊。2010年以來,央企整體股息率長期高于A股整體。截至9月16日,A股央企整體股息率為3.3%,顯著高于A股總體的1.9%,高股息特性使得央企具備更顯著的安全墊。

    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不斷深入

    近年來,央企深入實施專業化整合,聚焦主責主業,推動企業間同一業務或同質業務的整合。在服務國家戰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促進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深市央企上市公司共實施31家次重大資產重組,交易金額合計4345.47億元,分別占深市整體的12.75%、41.23%,一批體量大、影響深遠的重組項目相繼落地。例如,天山股份整合中國建材旗下水泥資產,交易金額為深市歷史第二大,公司資產和產能規模躍升行業首位;中信集團將特鋼資產注入大冶特鋼,實現集團特鋼板塊整體上市,成為A股市場規模最大的專業化特鋼上市公司;全球裝機量最大的風電運營商龍源電力吸收合并ST平能,實現國家能投集團新能源板塊整體上市及龍源電力回歸A股。

    2018年以來,深市央企通過收購民企,實現雙向混改案例共12單,涵蓋機械設備、建筑裝飾、電子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實現央企與民企戰略互補、共贏協同融合發展,提升了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質量。深市央企還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完善公司治理,以混促改,2021年有13家公司新引入了持股5%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例如,西部建設通過非公開發行引入戰略投資者海螺水泥,雙方合作實現了混凝土行業龍頭和水泥行業龍頭的強強聯合;東華科技借助非公開發行引入國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業陜煤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增添了活力。

    混改試點企業在資本市場也受到持續關注。2021年2月,國企混改試點首家單位中國黃金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交易以來,上市公司已逐漸成為國企混改的主要載體,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為國有企業依托資本市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支持。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三季度末,滬市央企共披露重組方案50家次,涉及交易金額約2870億元。完成非公開發行28家次,募集資金約1009億元。例如,中國寶武集團下屬寶信軟件、寶鋼包裝分別開展重組,置入集團優質資產,交易金額超過20億元,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主業,提升綜合競爭力;中國能建換股吸收合并葛洲壩,實現A+H兩地上市,有效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完善治理架構和決策機制;冠豪高新吸收合并粵華包B,解決B股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加速打造具有市場領導地位的國際化紙業集團;中遠海發作價36億元發行股份收購控股股東下屬資產,進一步做大做強集裝箱制造業務,整合優質產能與客戶資源,并徹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記者還獲悉,中國建材集團2020年以來積極推動旗下中材國際、寧夏建材、祁連山等上市公司進行重組,完善公司產業鏈,消除同業競爭,實現行業深度整合,目前方案正在平穩推進過程中。

    與此同時,滬市央企積極利用分拆上市理順業務架構、突出主業優勢,目前已先后有9家央企披露分拆方案。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能建、中國鐵建等建筑央企,均選擇將下屬設備制造、工程設計等業務相對獨立的子公司進行分拆,打造專業化上市平臺,實現業務聚焦,拓寬融資渠道。中國鐵建于2019年12月披露滬市首單分拆上市方案,子公司鐵建重工已于2021年6月在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約42億元,有效鞏固其在掘進機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中國中鐵有關負責人表示,分拆上市前,公司管理層認真研究了“為什么分拆、分拆什么、分拆到哪里?”這三個問題。資本市場給予中國中鐵的估值都是按照低估值的建筑業給予,并不能完全體現中國中鐵全部業務的內在價值。最后,通過調研篩選,公司發現高鐵電氣具有明顯的科創屬性,符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創屬性等要求,最終選擇將高鐵電氣分拆至科創板上市。

    提高決策效率

    實現“放活”“管好”相統一

    近3年來,A股滬深市場央企的制度建設持續優化。公司治理水平不斷向好,切實把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制度改革有效落地,長效的激勵約束進一步發揮效力。

    記者統計,2021年,滬市共有28家央企披露股權激勵草案,涉及激勵股份10.31億股,以定向發行股票作為主要股票來源,激勵對象涉及董監高和核心技術骨干人員等,激勵價格最低達到5折;2022年1~8月間,滬市央企新增寶鋼股份、中國聯通、中國化學等6家披露股權激勵草案。

    央企國企的市場化經營機制進一步健全。2021年,中國能建成功實施自組建以來規模最大總部崗位公開競聘機制,南方電網讓“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為常態,激勵干部隊伍的擔當作為。

    接受采訪時,中國巨石方面介紹,為進一步建立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本監管體系,激發企業活力,2021年,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建材集團在國資委的指導下創新出臺了相關實施細則。國有股東在經理層成員管理、投資等方面實施差異化授權,將企業經營中最關鍵的選聘用人權、投資決策權回歸到企業的董事會,減少了決策程序,提高了決策效率,體現了“放活”與“管好”的統一。

    在深市,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53家央企實施了63單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家數占深市央企的28.96%,激勵總數達13.52億股(份)。以2021年實施的股權激勵方案為例,深市央企股權激勵計劃有效期平均為5.88年,高于深市平均水平4.62年。央企也充分利用股權激勵工具的靈活性,激發員工創新創業活力,2021年以來,有中建環能、機器人等3家創業板央企創新性地采用第二類限制性股票實施股權激勵。

    “在改革之初,我們也面臨一些突出難點,比如說,新藥研發周期長,需要做好高投入高風險與短期業績壓力的平衡。創新領域面臨人才短板,核心人員穩定性亟待加強等等。”大型國有控股醫藥上市公司華潤三九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公司首次推動實施《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引導管理層與核心骨干員工關注企業長期價值,激勵對象向科研骨干人員傾斜,有效激發了公司的科技創新動能,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

-證券日報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看91毛片 | 操 美女视频 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动漫 | 国产精品亚洲国产三区 | 成人a级片 | 久久精品免视国产 | 进来综合网 | 久久手机精品视频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 国产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 精品黄色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 久久99综合国产精品亚洲首页 | 成人97 | 男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 超碰在线小说 | 免费三及片 | 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影院 | 黄色片视频在线观看 | 波多野结衣综合 | 久久性生活视频 | 国产巨大bbbb天美 | 久草热视频 | 高清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鲁啊鲁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播放一级录像片 |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 免费国产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 国产1区2区3区在线观看 | 福利资源站 |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偷 |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