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消費,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透露,正加快研究推動出臺政策舉措,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促進消費加快復蘇。
專家認為,加力促消費的政策信號正在釋放。醞釀出臺的促消費政策,有望在穩住大宗消費、壯大新型消費以及優化消費平臺載體三方面重點發力,為消費市場恢復添油加力。
加力穩住大宗消費
江蘇省綠色節能家電促消費政府補貼活動結束進入倒計時。公開信息顯示,江蘇省商務廳從今年7月起以2億元資金,對購買一二級能效的電視、冰箱等10類指定型號綠色節能家電提供政府財政補貼,活動將于9月30日結束。
“大型政府補貼項目即將結束,疊加國慶大力度促銷,當下正是消費者入手節能家電全年最劃算的時候。”京東五星電器全渠道運營中心負責人崔華鋒說。
商務部日前透露,將進一步擴大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消費,推動地方結合本地區實際出臺配套措施,促進消費回穩向好。
“大宗消費涵蓋產業鏈條長,上下游帶動的環節、企業數量比較多。這意味著穩住大宗消費,有助于帶動消費供給端修復,帶動更大規模的就業和更穩定的收入增長。”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落地以及各地推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家電綠色節能補貼、以舊換新等一系列促進重點領域消費舉措顯效,大宗商品銷售保持較快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5.9%、3.4%,保持較快增速。
鑒于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品在消費市場占有重要地位,且仍有一定提升空間,專家預計,促進大宗消費仍會是下階段政策發力重點。
“未來應繼續促進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關利欣看來,隨著各部門及各地區針對綠色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支持舉措落地顯效,家電、汽車等大宗消費有望實現加速增長,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帶動消費市場進一步復蘇。
推動壯大新型消費
撕開包裝袋,開啟電磁爐,把食材倒入鍋中,15分鐘后,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麻辣小龍蝦就做成了;跟著網絡主播跳健身操,相較于對著健身視頻獨自摸索,直播健身更有互動氛圍,更容易調動積極性;網絡零售額占比明顯提升,今年前8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2414億元,同比增長5.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5.6%……
從預制菜到“云”健身再到網絡購物,由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支撐的新型消費,為穩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新型消費展現出強大增長動能,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消費市場的‘壓艙石’”,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進一步推動新型消費發展壯大將成為未來促消費政策發力的一大重點。
付一夫認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快,特別是農村地區和偏遠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如5G網絡、物聯網等將加快完善。
“未來,隨著線上線下融合進程提速,以及居民新消費習慣日益養成,新型消費將為消費市場注入新的增長動能。”他說。
“新型消費突破了傳統的消費體驗。”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鄒蘊涵看來,未來促進新型消費發展重點將落在筑基礎、補短板、優治理等方面。在優化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同時,促進數字消費的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將加快。
優化消費平臺載體
9月24日,重慶市渝中區政府、重慶新華書店集團、華潤萬象生活舉行解放碑新華項目簽約儀式,標志著解放碑區域具有引領性、創新性、標志性的全新商業地標項目正式落地。
“本次重大項目簽約將為全國首批示范步行街——解放碑步行街注入發展新活力。”重慶市商務委副主任彭和良說,近年來,渝中聚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加快建設解放碑-朝天門世界知名商圈,打造融合創新消費地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跑出“加速度”,彰顯“新魅力”。
步行街、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為消費的重要載體,對釋放消費潛力、提升供給質量、擴大國內需求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表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僅具有強大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消費資源集聚地和消費創新風向標。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意義重大,既有利于全面促進消費,也有助于打造國內國際相互促進的新型平臺。
商務部此前明確,要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繼續推動步行街高質量發展,統籌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創建。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只有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預計擴圍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打造消費新增長極將成為下階段促消費的一大舉措。
“未來促消費應在培育消費增長引擎、挖掘消費新增長點方面發力。比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增強大城市和城市圈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大城市和城市圈城市群的消費發展為驅動力,增強大型中心城市消費集聚力和消費供給創新力,打造消費增長極,引領帶動區域消費發展。”陳麗芬說。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