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9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財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翁啟文介紹,截至8月底,金融機構上線綠色金融產品81個,累計助企融資突破3000億元,其中綠色相關企業融資超過1400億元。
“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引導金融資源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支撐
近年來,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產融合作工作,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翁啟文介紹,具體工作包括加強政策牽引,系統謀劃支持方向和路徑。工信部聯合“一行兩會”出臺《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立足“研發、生產、供應、消費、國際合作”提出8個重點支持方向和9個方面的政策舉措,包括建立工業綠色發展指導目錄和項目庫等。
翁啟文說:“工業領域自身綠色發展的同時也在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別的行業綠色發展,為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提供了空間,工業和金融業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翁啟文(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堅持試點先行,探索產融合作新模式新方法。工信部支持全國51個產融合作試點城市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創新,鼓勵率先開展碳核算、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翁啟文介紹,為促進綠色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穩鏈強鏈,工信部開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和“補貸保”聯動兩項試點。目前,“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首批征集的大部分硬科技項目與綠色或賦能綠色相關,青島等地出臺了“補貸保”聯動相應配套政策,企業融資綜合成本有望降低1至3個百分點。
注重標準建設,開展轉型金融標準研究。工業領域,尤其是傳統碳密集型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融資缺口較大,需要更加靈活性、針對性、適應性的轉型金融支持。
翁啟文指出,工信部牽頭組織了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準研究工作,通過確立相關標準,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轉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擴大對傳統行業綠色改造投入,目前初步形成9類39項標準,條件成熟后將公開發布。
依托平臺支撐,提升產融合作質效。為提升產融合作支持工業綠色發展質效,工信部在2021年上線國家產融合作平臺,開設“工業綠色發展”專區,收錄綠色相關企業標簽數據,并實現與國務院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生態環境部、科技部等部委相關數據共享。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金融機構上線綠色金融產品81個,累計助企融資突破3000億元,其中綠色相關企業融資超過1400億元。
強化生態匯聚,協調多方資源協同推進。翁啟文介紹,工信部加強與金融相關部門協調配合,通過信息共享、政策協同、政府采購、績效導向、盡職免責等強化產融合作支持工業綠色發展效果。工信部已聯合多家金融機構設立制造業專項貸款,制定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導向計劃,將工業綠色發展作為重點支持領域。通過舉辦路演、培訓、論壇、會展等活動,促進各方交流、加強產融對接、凝聚發展共識。
翁啟文說:“推動工業綠色發展,離不開金融機構、有關部門和地方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協同配合。下一步,工信部將持續深化產融合作,引導金融資源為構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與工業和信息化賦能綠色發展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支撐。”
六方面深入推進綠色制造
綠色制造是從源頭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介紹,作為一種現代化制造模式,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就在于推動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環境影響最小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來源:工信微報)
“十三五”時期,工信部把綠色制造作為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出臺《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以重大工程、項目為牽引,以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建設為紐帶,帶動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轉型,支撐起綠色制造的“基本面”。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工信部組織實施了300余項綠色制造重大工程項目,發布了184家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制定綠色制造相關標準500多項,培育建設了2783家綠色工廠,223家綠色工業園區,296家綠色供應鏈企業,對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黃利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著力從六個方面深入推行綠色制造:
一是建立完善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在梳理總結“十三五”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經驗基礎上,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出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的指導意見,統籌部署“十四五”綠色制造推行工作。
二是構建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政策體系。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統籌用好中央和地方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等各類政策資源,形成多層次、多元化、一攬子支持政策體系,支持引導企業持續實施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三是完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加強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綠色低碳標準體系規劃建設,充分發揮各行業標準化技術組織作用,加快相關標準制修訂。
四是完善綠色制造標桿培育機制。建立完善綠色制造標桿培育機制,結合近幾年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培育建設工作,打造梯度培育的綠色制造領軍標桿。
五是建立數字賦能綠色制造引導機制。推動利用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綠色制造領域的應用。
六是深化綠色制造國際交流合作機制。依托現有多雙邊合作機制,圍繞工業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政策標準等方面合作交流,加強綠色制造國際合作交流。
(編輯 才山丹)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